粗暴从来不是教育良方

2024-05-08 13:26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让男孩子亲手砸碎自己心爱的手办,让女孩将自己的玩具漫画书都扔进垃圾箱,在男孩的房间里安装监控……近日,社交媒体账号“赵菊英家庭教育”发布的几段视频引发争议,不少网友质疑视频中的做法是“霸凌式教育”。5月6日,甘肃嘉峪关市教育局工作人员称,赵菊英于2023年从该市某小学退休,针对网友们反映的问题,教育局将介入调查。

  在今年3月17日发布的另一段家访视频中,赵菊英要求初二女孩将桌上的众多玩具、卡片、漫画书等都扔到垃圾箱里,并训斥女孩,“初二了呀,你咋搞得跟幼儿园大班的一样,这简直就是穿着尿不湿的宝宝嘛”。此外,这名“教育专家”还以“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为名体罚学生,要求家长在学生房间安装监控。

  如此动粗暴戾的教育方式着实难以让人苟同,教育本身是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春风化雨的过程与感染,言传身教、以德树人、耳濡目染才是教育应有的方式。以趾高气扬、精神压制、蛮横无理的态度去阐述和解答“教育课题”,并非教育良方。

  孩子的兴趣是培养动手能力、提高社交素养、契合成长规律的必经之路。诚然,孩子的有些兴趣爱好与主流价值观等存在隔阂甚至是相悖的,但以蛮横无理、精神控制的手段来处理,让教育站在孩子价值与情绪的对立面,势必无法走进孩子内心的世界,试问又怎能达到引人向善、阳光积极的效果呢?所以说,“赵菊英家庭教育”是“伪专家”的家庭教育。

  教育“伪专家”得治,家长的教育焦虑也得治。从发布视频的几个相关账号看,“赵菊英家庭教育”“家访中国”“赵菊英聊教育”粉丝数分别为8.7万、29万、8.7万。在“弯道超车”“赢在起跑线”“内卷”等话语背景下,不少家长在教育问题上滋生了焦虑情绪。这才有了“伪专家”精准投递到家长“棒棍出孝子”等“鸡娃”心理,从而换着各种教育花样与旗帜大行其道。

  解铃还须系铃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端正教育理念、塑造正确价值,认识到教育是互动换位的交融,才能真正打开孩子教育的窗口。孩子教育窗口的钥匙掌握在家长自己手中,要少些价值对立、情绪分裂,多一些思想共鸣、灵魂共振。特别是要让家长明白,“分数”在这个开放多样的社会并非是唯一选择和价值取向,与其追求“唯分数论”,还不如让孩子以一个兴趣做成了专业能够实现事业成功的概率大,在现代多元化的时代与社会,知识和技术都能改变命运,深耕行业和领域,都能成就一番事业。

  一个缺乏尊重的教育手段,必然难以培养独立、自信、大方、乐观的有尊严的“人”。唯有思想上的独立、精神上的完整、素质上的综合、能力上的塑造,才能不断抵达教育真正的核心要义。古人也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育不是磨灭孩子的天性与爱好,而是激发孩子关心世界、热爱生活、崇尚美好的精气神。所以,我们需要来一次认真的对照和反思,以“伪专家”作为一个负面教材和典型。(段官敬)

  编辑:徐楫越

  校对:熊细娇

  审核:文峰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