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ravel”火了,海外游客为何首选上海?

2024-06-16 10:10 阅读
潮新闻

  最近,在一些外国博主分享的中国旅游视频中,上海成为不少人的入境游首站。

  网友纷纷感慨:“上海的外国人,好像又回来了!”根据上海市文旅局最新数据,今年1至4月,上海累计接待入境游客近190万人次,同比增长205%;其中过夜外国人超123万人次,同比增长250%。

  作为境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国际游客“解锁”中国内地游的“新手村”。为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今年5月,上海上线全新版“Shanghai Pass”产品,以破解移动支付难等问题;62家景区景点推出门票惠民举措;一系列以上海为起点的入境游线路不断推出……

  外国游客入境,第一站为何首选上海?

外国游客体验“做一天上海人,学做中华料理”特色旅游线路。记者 周林怡 摄

  “花式”迎客

  走进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广元市集,来自冰岛的游客Gudrun立即被五颜六色的蔬果、品种奇异的特产抢占视觉。走到水产区,她伸出一根手指戳了戳网袋中的牛蛙,表示惊奇:“竟然有活着的牛蛙摆在菜市场里!”

  紧接着,她跟随导游走进一间厨艺工作室,从和面、擀面开始,学做上海小笼包。一个多小时后,亲手制作的小笼包出炉,鲜香四溢,“完美融合了甜和咸两种口味,回冰岛要做给女儿吃!”

  Gudrun所体验的,是上海目的地国际旅游公司(以下简称“目的地国旅”)推出的“做一天上海人,学做中华料理”特色线路,该线路也入选了今年5月上海市文旅局推出的十条“看上海·游中国”精品线路产品。

冰岛游客Gudrun(左二)学做上海小笼包。记者 周林怡 摄

  过去,到访上海的外国人,“登东方明珠、游豫园、吃小笼、逛外滩”是最常见的“四件套”。

  现在,走马观花式的景点游览已不再新鲜。从标准化转向个性化的旅游线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目的地国旅总经理钟玮介绍,该条线路在火爆时一个月就有100余名游客体验,“我们希望打造精品小团游,根据客人的需求和偏好定制产品,让老外从具有烟火气的上海生活中体验中国文化。”

  一直以来,上海因国际航线多、城市基础设施发达等优势,往往是中国入境旅游的首选口岸。受过去三年疫情影响,国际游客有所减少。如何在后疫情时代提升对海外游客的吸引力,成为摆在相关部门、旅游从业者眼前的一道新考题。

  “上海是文化大码头和集散地,我们一方面要提升入境旅游大环境的体验度,一方面要筹备好各类节展赛事,丰富旅游产品,为海外游客打造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的场景。”上海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眼下,以文旅融合为主线,上海正不断创新和迭代入境游产品,并提升大型节展赛事“圈粉”能力。5月19日,市文旅局发布“烟火旅游线”“影视旅游线”等五个主题30条旅游线路;翻开“2024年上海文旅体节展赛事活动日历”,国际影视节、上海旅游节、上海劳力土大师赛等活动接连登场……上海正向世界发出邀请:“Visit Shanghai!”

  打通“关卡”

  记者在上海街头随机采访了几位外国游客,在描述旅行体验时,令人意外的是,“支付方便”成高频词。来自葡萄牙的Miriam更是直呼:“支付宝和微信是最好的APP!所有功能都在一个软件上,特别实用!”

  曾几何时,移动支付是困扰外籍来华人员的一大难关。有人将问题归纳为“不能用”“不好用”和“不想用”——“不能用”即有时会遇到不支持境外银行卡支付的情况;“不好用”即有时消费超出一定金额,付不成账;遇到问题多了,支付不便利了,自然就“不想用”。

  如今的“丝滑”体验,离不开中国过去一年多对移动支付方式的优化。去年杭州亚运会之际,支付宝、微信纷纷完成了对Visa、Mastercard等境外银行卡绑定的支持;今年以来,支付宝试点新上线14种语言翻译服务,降低国内商家服务外籍人员的门槛。

  从提升游客体验出发,不断疏通入境游堵点,也是上海“待客”的诚意。

  在全市增加外卡POS机部署外,今年5月,上海还推出了新版都市旅游卡“Shanghai Pass”,类似沪版“八达通”。用户只需将现金预存到该卡中,就能够在上海公共交通和部分旅游景区、文博场馆、商场、超市、便利店等场景进行小额支付,还支持在全国330多个城市的公共交通出行。

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设有Shanghai Pass办卡网点。受访者供图

  上海都市旅游卡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瑶表示,“这张卡不实名,外国游客一下飞机在机场就能办理。能够为部分不习惯绑卡、刷脸进行手机支付的外国游客提供便利。”

  在上海第一食品商店,巴基斯坦小伙Alam挑选了几样上海小零食,结账时用Shanghai Pass一刷即付款成功。“感觉很方便,不用担心带着现金和找零的麻烦,也不用下载软件和绑卡了。”

  一张卡片,轻松串联起出行、购物、景区等多种场景。

  孙瑶介绍,自5月19日发行至今,已有约1100人次购卡、交易超3.7万次。“未来,我们还会拓展更多消费场景,包括更多景区、餐饮店、非遗文化商店等,让外国游客能够充分感受到上海消费环境的友好、便捷。”

在上海第一食品商店,巴基斯坦小伙Alam使用Shanghai Pass购买零食。记者 周林怡 摄

  留客之道

  Alam在2019年冬天第一次到访中国。干净整洁的高铁、好吃的面食、热情好客的中国房东给他留下了诸多美好回忆。

  当然也偶有不快,一次他与朋友入住酒店时被以“无法接待外宾”拒绝入住,随后他们又询问了许多家。“这之后有人向我推荐中国的城市去旅游,我第一件要确认的事都是当地酒店能否接受外国人。”

  近期,也有来自尼日利亚、英国、巴基斯坦等国的网民留言反映类似问题,表示在小城市或快捷酒店中尤为常见,造成诸多不便。

  对此,公安部、商务部、国家移民局已作出答复,并要求旅馆业不得以无涉外资质为由拒绝接待境外人员。在上海,各类特色住宿资源也在向入境游客进一步开放,各方正抓紧升级登记系统并更新服务内容。

  “考虑到外国人的需求,今年我们特意打造了一个精酿啤酒吧,为旅客营造便于交流的公共空间。”上海大隐国际青年旅舍店长任浩宇表示,目前住店的外国游客基本占到50%。为此,旅舍在很多细节上下了功夫,比如贴的公告都是中英文双语版,前台提供英文版上海地图,早餐供应有美式和英式的选择。

  “我们这里外贸行业的客人多,许多都要去温州、义乌见客户。我们在安排房间时会特意安排中国人和老外一起住,方便他们沟通了解。”任浩宇说。

上海大隐国际青年旅舍今年打造精酿酒吧,满足外国旅客交流需求。受访者供图

  许多时候,上海的留客之道,就体现在“多想一步”的细节中。

  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人发帖讲述外国人在中国旅行时一些细微的不便之处。比如不少景点需要线上预订、购买门票,虽然可以通过护照预约的景点不少,但是有些预约界面还没有英文。

  为方便境内外游客提前做好出行和参观计划,上海博物馆于4月19日将预约额度的开放时间从提前7天延长至提前14天。同时,开通官网(英文版)境外游客预约通道,以方便境外自由行散客顺利预约参观。

  “四年后再来中国,发现这里发展飞速,不变的是人们的热情和友善。”Alam说,体验过上海“新手村”后,他计划以此为起点,展开一场全中国的冒险之旅。

 

编辑:吴梦婷 童文静(实习生) 审核:李薇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