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不让座,不该道德绑架

2024-06-28 06:40 阅读
钱江晚报

近日,北京地铁10号线上,65岁的叶某某要求一女子给他让座,被拒后他对女子动手袭扰。北京公交警方接警后经过调查,依法对叶某某行政拘留。

根据现有视频可以看到,在地铁乘警在场的情况下,叶某某的态度相当强势,而且咄咄逼人。对此,女子予以拒绝。没想到,老人竟用拐杖袭扰其腿脚,还用手进行推搡。

网络视频截图

根据警方通报可以确定,老人侵扰女子的行为是过界了。退一步讲,就算这位老人之前可能有理,但他做出这么一系列动手行为,在法理层面已经站不住脚了。北京警方以扰乱乘车秩序的理由对这位老人进行行拘,就是最好的公断。

此事虽是一个极端个案,可实际上所涉及的,还是“年轻人该不该给老人让座”这样一个老公共议题。前一段时间,也有一个类似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争议,年轻人在火车卧铺上挂帘子,老年人对其挂帘子的行为进行指责。

对于这类事情与议题,当下社会的共识性判断和认知在于,让不让座是当事人的自由和权利,当由其自己决定。让座是情分,是美德,但不是义务,任何人在任何情形下,都没有权利站在道德高地上去指责和要求他人。

让不让座由当事人自己作主,捍卫当事人的正当权利,这和提倡尊老敬老的文明行为,在法律上是两码事。文明社会当然倡议尊老敬老,鼓励给老年人或者其他特殊群体让座,但也绝不容忍道德绑架,对他人的自由行为予以干预。在一个法治社会,这两者完全可以共存。

在公共生活中,我们应该少些“自以为是”的傲娇,少些“理所当然”的言行,对他人的正当权利多些理解,对他人的自由处置方式多些尊重,这也是社会的公共文明。

六旬老人被行拘这事也警示我们,出门在外,有话好好说,尽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让言行在法律道德的框架下进行。因为一旦走向失控状态,违法又失德,伤人又伤己。一次次相关事件的后续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教训值得吸取。

当然,在对此事进行是非评价和道德评判的同时,也得警惕“扩大化”。比如,不能因为这个女子不让座的行为,就延伸出“年轻人冷漠无情”的判断。也不能因为个别老年人的过激行为,就视为所有老年人的群体诉求。不能因为个例,就去否定一个群体,这样对任何一个群体都不公平。(王彬)

 

编辑:李坚  游丽萍(实习生)  审核:李薇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