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提质升级,下好新型城镇化建设“一盘大棋”
国务院日前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未来五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等作出部署。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有测算显示,中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约1万亿元新增投资需求和2000多亿元新增消费需求。截至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2%,“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的目标已提前3年实现。立足新起点,打造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升级版”,可谓正当其时,顺应民意,不仅有利于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也助力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
计划是行动的先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作出了重点部署。此次印发的《行动计划》对未来五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等作出部署,并提出明确目标:经过5年的努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以看出,《行动计划》推出诸多改革举措,既是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也为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绘出了细致的“路线图”、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一幅未来五年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新蓝图”跃然眼前。五年之后,随着《行动计划》的落实,必将绘出一幅幅生机勃勃、量质齐升的新型城镇化“实景图”,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将更多更好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城,所以盛民也”。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不是数字上的简单增长,而要在稳步推进的基础上提质升级。此次《行动计划》提出4项重大行动、19项重点任务及有关政策措施,聚焦“提升质量”,既重“面子”,又重“里子”。比如,在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上,提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再比如,在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方面,指出推进居住证与身份证功能衔接,健全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标识、与居住年限相挂钩的非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稳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常住地供给、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可以看出,《行动计划》找准“人民坐标”,兼顾面子里子之“新”,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让新型城镇化不仅有高度,更有温度。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以《行动计划》出台为契机,写好“提质升级”大文章,下好新型城镇化建设“一盘大棋”,扎实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托起几亿新市民幸福生活的梦想。
(大江时评特约评论员 彭松涛)
编辑:徐楫越
校对:谢佳訚
审核:倪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