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城市观察丨年轻人涌进“南昌老厂房”

2024-08-30 15:00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刘薇 实习生蒋淑婷、方清静、郑亦婷报道:在相关平台上搜索关于“南昌老厂房”词条时,大量涌现如#人文扫街、#废墟美学、#城市记忆、#松弛感等话题,这些关键词构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和社交新趋势。老厂房怎么成了年轻人的打卡地?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记者特意前往这些老厂房,一探究竟。

△博主在相关平台分享经验

 

江西纺织厂

 

江西纺织厂始建于1953年,1956年后改名江西棉纺织印染厂。位于赣江边青山湖北岸塘山街,它承载了三代江纺子弟的集体回忆。

△江纺大门

△江纺厂前路

宁静,曾是大学里的一名教师,后来成为一名全职妈妈。她在平台上发文表示,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来到这些老巷子画画、摄影。江纺依然保持着那个慢悠悠的样子,当走进那个街巷时,耳边仿佛能听到慢悠悠的纺织机械发出的声音。

△来源:@宁静绘生活、@南昌摄影师非鱼

李奶奶是江纺退休多年的老职工,自1988年来到这里,已经过去了36个春秋。现在所居住的纺东社区小区是之前江纺的员工宿舍,在去年进行了免费改造。“还记得自己在南昌十二中读书的日子,放下了书包就进江纺,那时候人真多。”她回忆起自己16岁那年,就进入了江纺工作。“儿女对我也孝顺,这里各方面都挺好,蒋巷的人会到这里来卖菜,但是今年的菜特别贵。”

△李奶奶和邻居在小区楼下闲谈

△记者在小区内的文化墙打卡

△江纺集市

△江纺汽车队

△居民在树下休闲

江纺人闲暇时喜欢在树下打牌消遣。这片树荫下,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平淡与起伏。老辈南昌人在与老厂房的岁月更迭中,渐渐共生共栖。“这家新开的零食店,以前是江纺的接待室。就是这几年,变化特别快。”当地居民这样评价。而这也只是近年来南昌面貌巨变中的一个缩影;也是小辈人对老厂房产生兴趣,慢慢走近的一个侧写。

红墙青砖的江纺,走进它就像走进50年代的时光。纷纷前来的年轻人在地铁4号线民园路西3号口下车,步行770米到达,然后在枝叶交映、巷道阡陌里蓦然回首发现江纺的魅力。

 

洪都机械厂

 

洪都机械厂,全称南昌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洪都航空),原名为南昌飞机制造公司。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在这里诞生。旧址位于南昌市青云谱区新溪桥南一路。

△南昌飞机制造公司  来源:江西档案

△来源:@南昌金飞镖航空服务

洪都机械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1年,当时苏联援建了新中国第一座大型飞机制造厂。记者来到洪都机械厂旧址、空管中心楼,这里曾是工业的重要基地,现已成为南昌市第三批历史建筑。

洪都机械厂社区有11个部分,广阔密布的街道里蕴含数代人的记忆,而社区的更新改造,在保留洪都工业文化的同时,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可玩性,街边多了当地小吃和连锁饮品的铺子,沥青路通进了大大小小的巷子。尤其在落雨后,潮湿浓绿的老树,残留水迹的道路,社区居民骑自行车悠悠经过,不自觉就将人引入岁月静好之中。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追求大城市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来出片,反而转向带有浓厚历史气息和城市记忆的“老地方”,通过原汁原味、质朴陈旧的老建筑和岁月遗留的老物件,感受过去的、隐藏在砖瓦尘灰下的地方历史。同时,这些地方人文气息浓厚,年轻人可以切身感受当地居民生活,体验不同地方的生活特色,从紧张快节奏的日常生活脱离。

△来源:@何精杰

 

△洪都苏联式特色住宅 来源:@洪城时刻、@小猫

小吴是南昌本地人,对于老厂区的发展,他表示不希望简单地模仿其他城市的发展模式。“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应该注重打造自己的IP,让大家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尤其在现在网络“废土风”、“赛博朋克风”等等新兴亚文化与日常现实的交接融合中,既要保持自身也要积极学习外部。形成独特城市老生活回忆,老厂房样貌的城市IP,持续吸引年轻人的注意。

△小区外墙上与机械、工业相关的造型

洪都大院,是洪都机械厂2万多名职工及其家属的主要居住地。这里曾经人口众多,邻里间关系紧密。“现在厂房搬迁到瑶湖去了,好多年轻职工都到那边去了。”老职工王师傅感叹。年轻的职工群体,寻求更多的发展空间和生活便利。而洪都大院,逐渐变成了一个以退休老职工为主的社区。

渐渐老龄化的旧大院,就像渐渐消失于人们视野中的老胶鞋,慢慢存在于年轻人的记忆里。

 

江西橡胶厂

 

1958年,江西橡胶厂成立,位于南昌青山湖区上海路639号,主要生产轮胎和橡胶鞋。

△江西橡胶厂

泰丰轮胎集团的前身是江西橡胶厂。1997年泰丰集团独资买下了江西橡胶厂,是江西省第一家来南昌落户的台湾上市集团企业,生产全国驰名的英雄牌轮胎。

△曾经的橡胶厂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车场

橡胶厂大食堂转变为停车场后,因其独特的“废墟感”氛围而成为年轻人拍照打卡的场所,他们在这里寻找一种怀旧与现代并存的独特氛围。旧食堂改造为停车场不仅解决了停车需求,也为城市空间赋予了新的功能和活力。

△来源:@小卷恰饭日记

年轻人充满好奇的共性,偏好享受生活中发现的小确幸,在“废旧”、“改建”、“新旧冲突”等标签下的老厂房,很能挑动年轻人“猎奇”、“爱挑战”、“爱冒险”的性格特征。尤其在互联网分享平台便捷快速的条件下,年轻人极易被充满语言煽动的标题吸引,进而点击;也能轻易看到他人分享的具有形象冲突性的老厂房隐藏的小惊喜、发现老地方的新亮点,产生一探究竟的心理和行为冲动。

特别对于追求发现城市隐藏美的年轻人,老厂房绿树葳蕤、墙面砖红鲜艳、斑驳复古,光影从枝丫间投下形成阴影,在相机定格下的或人或景,勾起人们心中对美的波澜。 

△来源:@宝贝·丽

记者走访发现,橡胶厂内除了老式的建筑物外,还隐藏着许多包括传统的手工艺品店、小吃摊等。小苗是一名在读大学生,“很喜欢工厂的废墟风格,那种无拘无束的感觉,很快能找到自己的状态,要是人多反而放不开,工厂那边蚊子很多,一般会带上驱蚊水。”看腻了精致窄小的都市常态店,粗犷不羁的老厂房带给年轻人眼前一新的感觉,在这种岁月悠悠、宁和静谧的环境下,年轻人感受到的是一种心灵的释放,无拘无束的自由散漫,这里没有急迫的996、007,没有喧杂的闹市和车流,可以静下来慢慢感受,徜徉在绿茵墙下,在红与绿的色彩冲击中,青苔密布的水泥地上,窥见旧日光景。和三两好友的游玩嬉戏中就像回到了儿时童年,走在旧日建筑中仿佛重游儿时梦境。 

△橡胶厂宿舍楼 来源:南昌发布

△前橡胶厂子弟学校

万女士与橡胶厂有着深厚的联系,她的父亲曾是该厂的老员工。从小在橡胶厂长大的她,如今也在此成家立业。她向记者透露,计划也让孩子在城东学校(昔日的橡胶厂子弟学校)就读。这里除了情感的联结,也见证了三代人的生活轨迹。

 

南昌手表厂

 

南昌手表厂是1969年江西省南昌市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70年代在师大南路上建立了新厂房,位于南昌市青山湖区师大南路54号。因为手表金属仪器材质的原因,需要一个干燥的环境,所以厂房里还装起了中央空调,也是江西最早一家装了空调的工厂。

据了解,目前南昌手表厂厂区基本已租赁给个人或艺术培训机构。老年人以及租客居多。

△手表厂 来源:江西工人报

△曾经的手表厂厂房现租赁给某艺术培训机构

这家位于旧手表厂内的艺术培训机构,机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眼前的大楼是他们从手表厂租下并改造的,已有20多年了。尽管大楼的外立面仍保留着岁月的痕迹,但内部已经过全面的翻新装修,每年都有学生来。

△来源:@白岩

老旧厂房的独特风格吸引着与其同频共振的年轻人,无论是民谣歌手还是小众买手店,这些定位又二次吸引着有此偏好的年轻人。

一位90后店主小岩,裸辞到手表厂开了一家理想中的咖啡店。裸露的砖墙、斑驳的痕迹,咖啡店的装修保留了老厂房的原貌。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在这样一个非传统地点开设咖啡店时,店主表示,没有商业化的咖啡馆才是让人最放松的状态。“空间体验感强,自然光线充足,充满了松弛感。”还有顾客留言称,大学时常去手表厂附近逛吃,下次再见面的时候有个静谧的去处,很期待。

老厂房是城市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年轻人选择在老厂房打卡拍照,并非仅仅因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更多的是在这里感受到了城市发展的脉搏,这不仅仅是对家乡文化的一种认同,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连接和文化归属感的体现。这些空间,已然成为年轻人展示自我、探寻身份认同的重要舞台。

日前,南昌市入选2024年城市更新行动入围名单,预计最高将获中央财政补助10亿元,以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7月28日,南昌市启动2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总投资估算303.88亿元。老厂房、工业大院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工业发展和沧桑巨变,也饱含着当地人的珍贵记忆,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盘活这些“沉睡的资产”,让老厂房“长出”新产业,市民正在期待更多的699和洪都。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受访者为化名)

 

编辑:吴梦婷 审核:欧阳兴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