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营养:走出误区,吃出健康生活

2024-10-14 08:43 阅读
大江网-信息日报

  伴随现代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越来越关注饮食和健康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是信息爆炸时代,营养理念和饮食误区纷繁复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看待营养和健康,“吃”出健康的生活。

  一、五大误区

  误区1:某种食物营养价值高就要多吃

  很多人觉得某些食物营养价值较高,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但这种观念较为偏激。虽然有些食物确实有着较高的营养价值,然而人体所需的营养丰富多样,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够涵盖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素。为此,饮食结构需要保障丰富多样,才可以促进身体的营养均衡。此外,即便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也不能过度摄入,因为每种食物中的营养含量和比例有所不同,食物摄入过量,可能会导致其他营养素缺乏或是过量,例如摄入蛋白质过多,蔬菜和水果摄入量过少,会导致人体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较缺乏。

  误区2:低脂食品就是健康食品

  这些年,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身体也有着更高的塑形要求,低脂食品在市场上备受推崇。但是低脂并不代表健康,很多低脂食品为了弥补口感的损失,可能会在其中添加大量的糖和其他调味品,而这些添加剂的存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脂肪本身并不是“坏东西”,通过适量的脂肪摄入,可以保障身体营养均衡,尤其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例如鱼油和橄榄油,这些脂肪对人体心脑血管健康是有益的。为此,人们在对低脂食品进行选择时,应该对食品标签进行仔细阅读,掌握食品的具体成分和营养含量。

  误区3:不吃主食可以减肥

  很多人为了减肥,选择不吃主食,认为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热量摄入,但是这种做法并不科学。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等是人体所需的必要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可能会导致身体能量匮乏,身体的新陈代谢和正常运转将受到极大的影响。此外,不吃主食还会引发身体饥饿感和营养不均衡,出现暴饮暴食和减肥的反弹效应。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适量地摄入主食,并配合蔬菜、水果和肉类等,保证饮食结构的丰富多样。

  误区4:超级食品可以治病

  近年来,市场上推出的超级食品备受推崇,例如蓝莓、奇亚籽等。这些食品的确富含营养素,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益处。但是,这些食品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身体的疾病。所有的食物都不能够替代正规的医疗手段来治疗疾病。食物中富含营养素,可以预防和改善某些疾病,发挥出一定的辅助作用。面对疾病,还是应该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误区5:吃肉不如喝汤

  肉汤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熬煮时哪些物质能溶解到汤里面。然而,溶于汤中的营养成分仅仅为肉本身营养成分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优质蛋白质,如铁、钙、锌、维生素A等并没有“转移”到汤中。另外,汤中的嘌呤类成分比较多,所以不建议痛风、高尿酸的人或者是血脂高的人过多饮用。很多人在熬汤时,为了口感和味道更丰富,可能还会多放油、盐等调味料,汤的总体营养价值更加大打折扣。

  二、科学营养的建议

  想要打破这些营养误区,需要站在科学的视角,正确看待营养和健康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大家建立科学的饮食习惯:

  保持饮食均衡。采取多样化的饮食结构,是促进营养均衡的基础。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要适量,满足身体对不同营养的需求。

  摄入适量脂肪。适量的脂肪摄入,对于人体健康有益,尽量选择含有不饱和脂肪食物,避免摄入过多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注重食物质量。优先选择新鲜、天然、少加工的食物,避免摄入过多含有大量添加剂和防腐剂的加工食品。

  禁烟忌酒。众所周知,酒精和烟草中含有较多有害物质,长期抽烟喝酒很容易患上疾病。当然,抽烟喝酒的人很难一次性戒掉,但是也需要有意识地去控制,通过科学饮食,逐步减少对烟草和酒精的依赖。

  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饮食调整。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和需求有所不同,在对饮食计划进行制定时,需要通过考量个人的性别、年龄、体重和健康情况,保持健康的生活模式。饮食只是调节个人身体健康的一部分,想要保持健康的身体,还要结合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

  总的来说,科学的营养是保持健康生活的关键。人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选择和安排自己的饮食,通过健康的饮食来塑造健康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及时调整饮食习惯,让身体保持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

  樊元春 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