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保护知识产权,“创新中国”动能澎湃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5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2024年知识产权工作进展情况:2024年全年共授权发明专利104.5万件,同比增长13.5%。截至2024年底,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的制度基石。当前,我国正在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显。此次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具备了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的坚实基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我国始终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
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而言,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经济结构的创新含量。从此次公布的数据来看,2024年我国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减至15.5个月;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7.5万件;我国申请人通过海牙协定提交外观设计国际申请4868项,跃居全球第一。一系列亮丽的数据,不仅表明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完善,得到了越来越多申请人的认可,而且足以表明中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十分突出,已经是世界创新版图的重要一极。
“知识”关乎科技发展,“产权”涉及法律保障。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从而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对此,要以更大力度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既要推动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又要采取“普惠服务+重点培育”相结合方式,加快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不断激活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真正让知识产权这个“关键资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量”。
(大江时评特约评论员 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