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用“中国新年画”讲好“中国好年华”
“我凭借儿时的记忆,把以前澥浦渔民在海边捕鱼的场景,融入这幅《丰收年景》新年画,既反映了渔民的快乐和勤劳,又表达了我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月14日下午,60岁阿姨高妮娥成了最耀眼的“民星”,她创作的《丰收年景》受观众好评。新年画是对传统年画的传承和创新。自浙江省宁波市新年画启动征集以来,活动主办方共收到绘画爱好者提交的参赛作品598组。这些新年画记录了当地村民安居乐业、喜庆祥和的美好生活瞬间,很有感染力。
中国年画,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讲述着中国千年的历史和故事。进入新时代,我们也需要将“中国年华”融入“中国年画”里,用年画的形式讲好“中国年华”的故事。
中国年画不仅是一种装饰性的艺术,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历史记录。中国年画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独特的绘画风格,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从喜庆吉祥的色彩,到生动的图案形象,再到富含寓意的画面构图,都反映出中华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将“中国年华”融入“中国年画”,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年华,而年画正是这些年华的生动记录。例如,高妮娥创作的《丰收年景》新年画,就融入了渔民在海边捕鱼的场景,反映了渔民的快乐和勤劳,表达了高妮娥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年画的内容和形式,也传递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希望。
“中国年画”中的故事也是生动的中国故事的一部分。通过“中国年画”讲好“中国年华”故事,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与此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总之,“中国年画”是讲好“中国年华”故事的重要工具和载体。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好中国传统年画这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通过创新的方式和手段,将“中国好年华”融入“中国新年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让中国年画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
(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