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崇仁县:激活沉睡资源 绘就振兴画卷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为破解农村资源闲置难题,抚州市崇仁县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红黄绿”三色分级盘活机制,以党建引领、精准施策、多元开发为抓手,推动村集体闲置资产资源“活起来、用起来、富起来”。
攻坚:唤醒“沉睡资产”,荒山荒地变“聚宝盆”
长期闲置的资产被标注为“红色资产”,崇仁县以“一资一策”破局,让“沉睡资本”焕发活力。河上镇的蜕变便是典范,河上镇草场村1200亩山地因位置偏僻、分散难用,草场村党支部迎难而上,通过统一流转、联合开发,引入投资4.92亿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并创新“农光互补”模式——光伏板下种植中药材,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生金”。如今,这片荒山年发电收入超60万元,中药材种植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万元。“以前山地荒着没人管,现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村民元大爷感慨道。资源盘活后,村集体收入稳步上升,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为偏远乡村开辟“绿电+农业”的振兴新赛道。
焕新:盘活“过渡资源”,撂荒耕地变“致富田”
面对租期临近、亟待重新招租的“黄色资源”,崇仁县以规范流转和产业升级缩短“空窗期”,让资源效益不断档。相山镇的实践令人振奋,1232亩耕地曾因缺乏产业支撑面临撂荒风险,通过公开协商流转,引入千万元级竹荪菇种植项目,聘请专业人才打造规模化种植体系。相关耕地租金为村集体年增收18.48万元,更带动120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农户预计年增收600万元。“土地流转后,我既能收租金,还能在基地打工,一年收入翻了两番!”柏昌村村民王大姐笑着说道。崇仁县积极引导资源高效转化,让“闲置期”变“增值期”,特色产业激活传统农业,书写“一片土地、两份收益”共赢故事。
提效:升级“在用资源”,老产业焕发“新生机”
对已投入使用的“绿色资源”,崇仁县通过动态监管、技术赋能和模式创新,持续挖掘潜力提升价值。河上镇草场村果园合作社的升级之路便是缩影,原有的脐橙种植基地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展技术培训、对接市场渠道,培养本地种植技术人才,组织建立本村种养结对帮扶制度,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培养村内种养能手,以本土人才队伍壮大引来乡村振兴源头活水,实现“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的跨越,带动村内劳动力就业增收。村集体依托“三资”监管平台,实时更新合同与资源状态,确保绿色资源管理透明高效。
从绿色资产的“稳收益”,到黄色资产的“快流转”,再到红色资产的“深激活”,崇仁县通过三色分级实现闲置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让资源盘活有了“导航图”。未来,崇仁县将继续以机制创新释放乡村潜能,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共同富裕的活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