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VS萍乡:青春风暴 铁壁攻坚

2025-07-19 07:34 阅读
大江新闻-信息日报原创

  首轮战罢,吉安队与萍乡队双双失利。但两个城市的球迷似乎并不在意,这些天来,网上调侃的段子不断。有互致古风“情书”的,有改编《让子弹飞》段子的。“吉乡如意、萍萍安安”之类一片和谐的口号,也在朋友圈中流传。大战当前,双方似乎都缺少了那么一点儿“火药味”。

  然而,足球毕竟是理性与激情高度结合的运动。比赛场上,既要有精心的战术布置,也要有血性与拼搏精神。从首轮比赛的表现来看,两支队伍在两个方面各有利弊。

  从赣州与萍乡的比赛来看,萍乡队的进攻手段相对单一,全场取得的唯一进球来自对方守门员的失误,中场三名球员基本无法让球在脚下形成有效的运转,这或许与赣州队队员良好的脚下控球技术以及对萍乡队球员的持续压迫有关。

  在进攻方式的选择上,萍乡队大多数是后防线起大脚找锋线上的箭头9号球员,并依靠其个人强壮的身体对对手的后防线进行冲击,或者后腰起长传找两个边锋,而几乎不做短传配合。但不知是不是天气较热的缘故,萍乡队整体跑动不足,在大脚向前后,中场几名球员并没有积极跟进接应,导致进攻层次感不清晰。同时,两侧边锋的突破能力均较弱,数次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均无法形成突破,限制了球队整体进攻战术的发挥。

  如果说要评点场上发挥得较好的球员,作为场上队长的9号球员当仁不让,其身体强壮、突破犀利、脚头较硬,显然承担着进攻的重任,比赛中的几脚前场任意球均由其主罚,并打出了较高水准。11号球员作为前腰,有较为灵活的身形和较快的突破速度。相对来说,守门员能力稍弱,第三球被对手在大禁区线上打穿近角,当负一定责任。

  反观吉安队这边,整支球队在后防层面上的协调性不足。在该队唯一的失球中,球尚在左路发展时,整个吉安队右半场空无一人,作为球队观察位置最好的守门员也并未提前招呼队友提防右侧对手插上的球员。同时,在进攻球员将球由防守左路转向右路的过程中,吉安队只有一位右后卫高速回防补位,其余球员回追的身体姿态均较为懒散。尤其是原本贴防对手中路前锋的后腰球员,在前锋高速前插的同时,并未紧跟回防,而是停下脚步,导致右路出现二打一的局面。在射门队员射门的瞬间,除奋力回追的右后卫外,吉安队其余防守球员距离事发地点均在10米以上,若该球未直接得分,则被中路前锋补射入网的概率依然很大。这从整体上体现出吉安队在后防线上的协调性不足、凝聚力不够,没有稳固的后防统帅性人物出现。

  在进攻层面上,由于新余队得分后即全线回防,吉安队的进攻多为地面小范围传导,而前场球员又普遍缺乏一对一的突破能力,以及前场各点位之间缺乏轮转跑位能力,导致面对新余队众志成城的防守时,无法取得有效进展。

  若要综合两队第一轮的表现,对7月19日展开的第二轮比赛进行预测观察,则吉安队的优势在于全队90%以上是年轻球员,跑动能力强,压迫性足,若能持续对萍乡队施压,且将对方锋线箭头人物成功遏制,则或可从对手的失误中觅得良机。反观萍乡队,若能如新余队一般开展众志成城的防守,且锋线与中前场球员能够在高速反击中形成数次良好的衔接,则有望复刻意大利队著名的防守反击战术,取得比赛的最终胜利。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歆/文)

  吉安之星郭为安:为家乡而战的“大高个”

  在“赣超”的赛场上,18岁的郭为安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这位刚从吉安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三毕业的年轻小将,以185厘米的身高成为吉安市代表队中最高的球员,目前司职前锋。

郭为安

  郭为安与足球的缘分始于小学四年级。起初,踢球只是出于孩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简单的乐趣逐渐发酵,升华为热爱。

  多年来的刻苦训练,让郭为安收获累累硕果。他在吉安市及江西省的各类比赛中,先后斩获十余项奖项,其中,在江西省足球联赛和江西省足协杯的赛事中,更是助力球队站上了冠军领奖台,展现出不俗的竞技实力。

  谈及此次征战“赣超”的初衷,郭为安眼神坚定:“希望能为家乡出一份力。”

  在多年的足球生涯中,2021年的那场省赛决赛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记。那是他第一次代表吉安征战省级赛事,却在点球大战中遗憾失利。那次失利没有击垮他,反而化作鞭策他前进的力量,让他在之后的训练中更加刻苦,不断打磨技术。

  在郭为安看来,足球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运动。“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位置都有其不可或缺的价值。”而作为前锋,他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敏锐捕捉进球机会,为球队攻城拔寨。”

  对于出战此次“赣超”,郭为安充满斗志,而关于未来,他的态度更是坚定无比:“会在足球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一直踢下去。”

  (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曾庆扬、周雪莉 文/图)

  萍乡之星沈文剑:脚法里藏着11年绿茵故事

  21岁的沈文剑系着三重身份:“赣超”萍乡市足球代表队前锋、足球俱乐部青训体系走出的“老兵”、集美大学学子。这个来自上栗县杨岐乡的小伙子,脚法里藏着11年的绿茵故事。

沈文剑(9号)和队友在训练

  2014年校园足球热潮中,三年级的他因闪电速度被启蒙教练选中,踏入校队的那一刻,足球便成了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从懵懂孩童到赛场尖兵,脚下的足球见证了他的蝶变。“速度快、身体壮、控球准”是他的标签。

  2024年寒假的一场比赛,他的副韧带意外撕裂,不得不休养一个月。虽然暂时踢不了足球,他却没让自己闲下来,扎进健身房,练起了器械——既然脚下暂时受限,就先把根基打牢,等着重回球场的那天。

  如今暑假归来,他的日程表被足球精准切割:上午养精蓄锐,午后康复理疗,下午3点在足球俱乐部专项训练,5点准时出现在萍乡七中足球场,与队友们磨合阵型。

  “近半队友来自同一个足球俱乐部,俱乐部的教练一直关注着这次比赛,无偿给我们加练,家人也在背后默默支持着我,这一切都让我充满力量。”沈文剑语气里满是暖意。

  7月27日的萍乡主场之战,是他尤为期待的时刻。“亲朋好友都会来,我一定要进球,要拿下比赛。”他攥紧了拳头,眼里燃着火焰。

  面对沉甸甸的期待,沈文剑坦然道:“压力当然不小,但我会把压力转化为在球场上拼搏的动力。”对他而言,绿茵场不仅是赛场,更是11年热爱的见证。

  (邓敏 文/图)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