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话初心|有了她带头,“麻烦村”变“示范村”

2025-07-29 04:57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陈若薇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

  “久根,最近身体好些了吧……”7月9日,在鄱阳县鄱阳镇姚公渡村,村党支部书记黄海娇推门走进村民胡久根的家,拉着他的手问长问短。

  胡久根的老伴邱银娥告诉记者,去年,久根查出患有胃癌,一家人慌了神。给黄书记打电话后,她第一时间帮忙咨询、协调,及时协助他们前往南昌、上海等地做手术。久根出院后,黄书记还经常上门询问医保报销等事项,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我们一家人打心眼里感谢她。”邱银娥动情地说。

  1951年出生的黄海娇,光荣在党53年。53年如一日,她为人民服务初心不改。2010年临近退休的她,又被组织点名担任姚公渡村党支部书记。

  彼时的姚公渡村,是全县闻名的“麻烦村”。

  牵牛要牵“牛鼻子”。面对因湖面征用赔偿问题造成的矛盾频发局面,黄海娇上任伊始,便带着村干部用3个月时间,走访了全村186户村民,详细记录了237条诉求。

  “要干好基层工作,首先就要办事公道,真心真意为百姓办实事。”黄海娇深有感触地说。她积极沟通,向上级部门争取到1400万元湖面征用赔偿专项资金,创新提出了“村民代表提案,支部代诉”做法,全过程公开赔偿分配方案,并让村民参与进来,公平公正公开解决难题,赢得了村民的认可。接着,村党支部又探索推出“渔民说事室”,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2012年,经多方奔走,她积极争取资金200万元,对村里进行了路面硬化、改水改厕和绿化亮化等全方位改造提升,还配备了功能齐全的健身场馆,让渔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不仅要村庄美,还得产业兴、村民富。面对十年禁捕政策,黄海娇想方设法,对临街的村办公大楼进行资源整合,如今,单物业租赁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8万元收入。依托紧靠城东建材大市场的地理优势,黄海娇带领村党支部组建“姚公渡搬运队”,带动15人在家门口就业;及时了解发布用工信息,并利用人脉资源,推荐村民到超市、园区等适配岗位务工。

  针对“一老一小”群体,黄海娇倾注了更多关爱。她定期走访慰问患病老人,并帮助协调就医、报销等问题;邀请公益摄影机构上门免费为村民拍全家福,圆了老人们多年的心愿;推动开设“四点半课堂”,组建党员“童伴妈妈”志愿服务队,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和亲情陪伴……

  移风易俗入人心,文明新风扑面来。黄海娇带领党支部制定村规民约,约定宴席每次不超过10桌,每桌12个菜,不上烟酒,还组建了15人的“好婶婶帮帮团”,无偿帮助村民操办酒席。她推动村里开设“美德超市”,制定积分兑换细则,每季度开展评议、每年进行集体表彰,先后有86户被评为文明家庭。

  2010年以来,黄海娇先后调解矛盾纠纷1000多起。2023年6月,“黄海娇调解工作室”在鄱阳县人民法院揭牌成立,截至目前化解纠纷1500多起。今年6月,该县27个城市社区全部成立了“黄海娇工作室”,全面推广她的基层治理工作经验和方法。

  如今的姚公渡村,家家户户庭前屋后干净整洁、瓜果飘香,从一个落后破旧的小渔村,蝶变成推窗见景、乡风文明的和美渔村,2018年还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只要我还干得动,我就会一直坚持为基层群众做好服务!”黄海娇坚定地说。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