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千座馆,打开了怎样的未来

2025-07-30 08:40 阅读
当代江西

时隔十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度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指明方向。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景德镇正全力推进“千馆之城”建设。这座以陶瓷闻名的城市,凭借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场馆资源,借建设“千馆之城”的契机,从提升文化软实力、创新文旅融合模式、丰富文化消费供给等多向发力,实现千年瓷都的现代化转身,彰显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独特魅力与无限潜力。

陶溪川文创街区。

跃动指尖的城市地图

景德镇,千年窑火在这座城市淬炼出深厚的历史文脉,镌刻出独特的城市肌理,更催生出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27家备案博物馆,上千座非遗馆、美术馆、企业展厅和艺术家工作室,散落在市井街巷,承载着历史的回响。

只是许多场馆悄然“沉睡”,不为外人所知。“外地游客找不到、本地场馆推不出”的文旅产品供需矛盾,一度尤为突出。为此,2023年12月以来,景德镇启动“千馆之城”建设,对全城近900家场馆进行系统梳理、规范认定,让“满城瓷器千座馆”成为新的文化标识。

依托数百家文化场馆资源,景德镇趁势发布推广“千馆之城”20条精品线路,上线“千馆之城”微信端小程序,绘制“千馆”电子地图,让散落的文化场馆集中亮相,从“深巷”走向“台前”。

点开“千馆之城”小程序中的“地图导览”,遍布全城两区一县一市的各类场馆被绘制成漫画地图,跃然于眼前。用户只需点击自己感兴趣的场馆,便可快速获取该场馆的简介和位置信息。

这份指尖上的城市地图,指引游客以“千馆”为钥,解锁景德镇的N种玩法,在寻馆、探馆、品馆中读懂景德镇。

青花瓷墙主题景观道。

聚客八方的艺术“磁场”

7月的景德镇昌南新区,在“千馆之城”旅游目的地名坊园,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釉彩的气息,比往日多了几分沸腾的艺术热度。

玻璃钢铸就的数个巨型人像张开双臂,在拥抱与压迫之间定格了当代亲情关系的复杂张力。这件名为《锐角》的雕塑,静静矗立在名坊园中国艺术名校美术馆聚落——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馆展厅内。

雕塑作品《锐角》。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生王健烨站在自己的作品前,向前来参观的观众解释创作理念:“这些人物既像保护者般向下环抱,又像一堵墙压下来——爱的呵护背后往往藏着无形的压力。”

7月18日,《重要的作品——2025中国艺术名校毕业季大展》在景德镇名坊园当代陶瓷艺术馆拉开帷幕。600余件精选作品涵盖雕塑、陶瓷、装置艺术、媒体影像等多个领域,为公众献上一场传统与先锋共生的青春艺术盛宴。

这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九大顶尖艺术院校首次在同一城市、同一空间中呈现毕业联展,足见景德镇作为世界手工艺之都的强大魅力。

用“展”引人,更要用“馆”留人。 景德镇市建立了政府投入、展馆自筹、企业支持、基金赞助等多元化融资机制,引导各类场馆规范化建设、市场化运营,数百家陶瓷工作室被列入“千馆之城”建设名录,获得了统一的标识认证和宣传推广支持,从零散的个体创作走向集群化发展。

景德镇陶博城。

主题多元的展馆集群

盛夏时节,随着景德镇北站至香港高铁列车开通,香港研学团的孩子们来到景德镇高岭中国村的大唐茶市,与盛唐瓷茶文化进行隔空对话。在茶文化展厅,孩子们近距离感受浮梁茶的历史,更可以亲自上手体验传统制茶工艺,沉浸式品味跨越千年的茶香。

夜幕垂落,华灯初上的乐平老北街别有一番热闹。古戏台前聚起人潮,游客们或坐长凳或驻足而立,目光紧追台上精彩的赣剧演出,叫好声与掌声一波接一波。

景德镇的城市博物馆体系始于瓷,但远不止于瓷。“千馆之城”项目深挖浮梁茶文化、乐平古戏台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让“瓷”“茶”“戏”三大品牌借“千馆之城”建设的东风与文旅产业共舞,也让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根系更密、枝叶更茂,绽放出愈发深厚的底蕴与生机。

现下,“千馆之城”场馆分为8大类22小类,除了陶瓷文化类场馆,还整合了茶文化、古戏台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等多个类别的场馆,逐步形成内容丰富、主题多样、类型完善的博物馆集群和重点文博区,“一核、两翼、多点”的空间布局雏形初现。

活力涌动的商业热土

“千馆之城”正在成为新兴消费业态生长的沃土。当传统场馆与现代商业相遇,手作体验空间、创意咖啡厅、独立书店等新业态循着文化脉络而来,让场馆不再是静态的展示空间,而成为可触摸、可参与、可购买的文化体验载体。

在三宝国际瓷谷,一家融合陶瓷艺术与咖啡文化的“陶侃”咖啡厅成为年轻人的新宠。店内推出的“瓷画咖啡”巧妙地将“无语菩萨”、瑶里瓷画等陶瓷元素融入咖啡拉花,使每一杯咖啡都成为捧在手中的艺术品。品完咖啡,游客还可在店门口的庭院里与网红瓷瓶“受气瓶”合照打卡,完成一次深度的文化消费体验。

“瓷画咖啡”。

更有不少艺术家工作室主动敞开大门,打造手作体验空间、研学基地,让文化消费从观赏向参与、沉浸延伸。在灯工玻璃非遗传承人任波创立的工作室里,游客既能围观艺术家现场创作,亦能亲手体验玻璃吹制、塑形的奇妙,把带有手作温度的玻璃作品带回家。这种“手作+消费”的模式,正是“千馆”们探索文化服务功能与城市消费空间结合方式的缩影。

新兴消费业态的涌现,丰富了“千馆之城”的内涵,更唤醒了城市的商业活力。当文化创意消费成为“千馆之城”的有机组成部分,场馆获得的不只是经营收益,更是文化传承创新的可持续动力。

以“馆”兴城,以城聚人。如今,景德镇“满城瓷器千座馆”正在成为鲜活的现实,到景德镇“探馆”“打卡”日益成为新风尚,也让古老的瓷都不断绽放光彩。

从“千年瓷都”到“千馆之城”,这座城市的实践证明:真正的文化复兴,从来不是对历史的复刻,而是让文化基因融入当代,在守正创新中推开一座城的万千种可能。(作者:张文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