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件旧家具“扔比买还难”?回收规则应该更明晰

2025-08-01 07:35 阅读
光明日报

近日,二手家具“代扔费”引起网友讨论。据封面新闻报道,在上海处理一件废弃大件家具(如沙发、床垫、衣柜)需要200至500元不等,价格有时接近或超过一些廉价新品的价格。

“大件家具扔比买还难”,不少网友在讨论区表示深有同感。与还能换点钱的旧家电不同,床垫、沙发等大件旧家具估值更低,也更难转卖。在二手平台上,“卖相”没那么好的旧家具,常常配着“自行拉走免费送”的说明。如果没能转卖成功,人们通常会请清运公司搬走,家具大小、有无电梯、小区对货车进出的限制等都影响着“代扔费”的报价。当价格动辄三四百元时,大件旧家具“处理难”,便成了很多人实实在在的困扰。

扔大件旧家具,应该付费吗?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很多地方也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说,如果居民自行将废弃的家具投放至大件垃圾投放点、集散站等指定地点,是无需支付费用的;如果找企业上门搬运回收,那么产生的服务成本则需要居民来承担。

北京市《关于加强本市大件垃圾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指出,“按照产生者付费原则,产生大件垃圾的居民合理承担大件垃圾清运费”。《西安市大件垃圾收运处置管理工作指导意见》中也有“有偿搬运、免费处置”原则,即大件垃圾搬运至辖区城管部门指定的投放点之前的所有费用由产生大件垃圾的家庭、单位承担,之后的所有费用由辖区政府承担。

“谁产生谁付费”,这一逻辑并不难理解,事实上这也是垃圾处理领域的普遍规则。但为何这笔钱会给一些人带来“负担感”,让人觉得花得“冤枉”?仔细看来,网友们关于“代扔费”的质疑并不是对“谁产生谁付费”的直接否定,而是指向当前服务模式存在的短板。

一方面,“代扔费”的定价常处于一种模糊的黑箱状态,人们找不到明确的指导价格和可以依赖的公共回收平台,价格不透明、不同企业报价不一等现象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在付费之外,扔大件垃圾的免费选项不够明晰。虽然政策要求因地制宜设置大件垃圾投放点,鼓励设立集中投放日、定时定点投放。但在现实中,部分社区没有专门的大件垃圾投放区,投放点位置、开放时间等信息也缺乏统一公示,这就导致很多居民根本不知道附近有免费投放点,也不知道社区提供的相关便民服务,于是便产生了“不得不付”的无奈感。

大件垃圾处理是一项需要多方协同的系统工程,居民作为源头的一环,其参与度和配合度十分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明确规则,让大家清楚地知道大件垃圾该怎么扔、往哪扔,拟定清晰的收费和服务标准,也要加大信息宣传力度,让人们了解社区、物业等单位提供的服务支撑,并便捷地享受到这些服务。

建立起一套清晰、透明、便民的处置指引与服务网络,不仅能将人们关于“代扔费”的疑问拉直,也有助于普及让责任共担、合理付费的理念,从而解决好大件垃圾回收“最初一公里”的难题。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