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多项违规被重罚约231万元 吉安农商银行陷“增利不增收”窘境
一纸罚单,让吉安农商银行陷入合规经营漩涡。日前,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吉安农商银行因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等多项违法行为,被处以200余万元的罚款。
被罚超230万元,吉安农商银行作出回应。
近年来,吉安农商银行总资产规模持续扩张,从2021年的220.4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62.89亿元,但其盈利能力已显疲态。2024年,该行出现增利不增收现象,净利润同比仅微增0.93%,与2022年高峰时期相比,缩水近半。
此外,吉安农商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凸显。虽然2024年不良贷款率较2023年有所下降,但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与此同时,该行关注类贷款余额同比出现增长。
巨额罚单
吉安农商银行在合规经营方面挑战重重。中国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7月11日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吉安农商银行因存在多项违法行为被警告并处罚款231.83万元。具体违规行为包括:违反金融统计相关规定,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占压财政存款或资金,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
相关责任人员同步被追责:时任副行长徐某辉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被罚款3万元;时任运营管理部总经理钟某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罚款2万元;时任电子银行事业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颜某因“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被罚款1万元。
7月14日,吉安农商银行发布公告回应称,已高度重视监管处罚,严格按照要求落实整改措施,将持续提升合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合规文化宣传,强化全员风险意识,严守风险底线,确保业务健康发展。
此次处罚暴露出该行在反洗钱、反假币管理等领域的合规漏洞。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客户身份识别、交易记录保存及可疑交易报告等制度。此次事件反映出吉安农商银行存在“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管理”的问题。
力度加大
吉安农商银行收到的这张罚单,只是部分银行合规困境的一个缩影。
实际上,不只是吉安农商银行在反洗钱方面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而收到罚单。近年来,已有多家银行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以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等违法行为,受到监管处罚。
监管部门当前对商业银行反洗钱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明显加大。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日前对汉口银行及相关责任人作出行政处罚。
汉口银行的主要违法违规行为包括: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针对此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对其罚款123万元。
上述“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违规行为,违反《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第九条,“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和实施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同时,该行时任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宫某华因对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罚款1.4万元;该行时任网络金融部专家甘某芳因对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的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罚款1万元。
此外,山东汶上农村商业银行也受到处罚。中国人民银行济宁市分行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示表显示,山东汶上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被罚款15万元。同时,王瑞(时任山东汶上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因对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负有责任,被罚款1.6万元;路笃民(时任山东汶上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因对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负有责任,被罚款1.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银行日前还发布了《关于落实〈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督管理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旨在进一步规范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管行为。
该《征求意见稿》是对《关于落实〈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办发〔2014〕263号文印发)的一次修订,主要内容包括:明确法人金融机构监管分工,细化非法人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要求;完善基于风险的反洗钱监管工作要求;调整金融机构反洗钱信息报送要求等。
增利不增收
2024年,吉安农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96亿元,较2023年的6.54亿元同比下滑8.82%;实现净利润7216.63万元,同比增加66.52万元,微增0.93%。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吉安农商银行的净利润几近腰斩。该行2023年实现利润总额9999.95万元,同比减少11850.95万元,降幅54.23%;实现净利润7150万元,同比减少9458万元,降幅56.95%。
营收下滑的同时,吉安农商银行的贷款余额也呈下行趋势。2024年末,该行贷款余额为163.34亿元,较2023年末的170.82亿元下降4.38%。
外界分析认为,在LPR下调及贷款余额增速下滑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吉安农商银行净利润仍能实现微增,可能得益于对外投资等渠道的收益。
7月31日,记者致电吉安农商银行询问净利润同比增长原因,但未获回复。
资产规模方面,吉安农商银行仍保持扩张态势。截至2024年末,该行总资产达262.89亿元,较2023年末的249.16亿元增长5.51%;各项存款余额223.64亿元,增速为3.84%。
尽管吉安农商银行规模持续扩张(总资产从2021年的220.44亿元增至2024年的262.89亿元),但其盈利能力已显疲态。2024年净利润虽同比微增,但仅为2022年峰值(1.66亿元)的43.5%,缩水幅度过半。年报显示,2021年至2024年,该行净利润分别为1.60亿元、1.66亿元、7150.11万元、7216.63万元。
与此同时,吉安农商银行的资产质量不容乐观。截至2024年末,其不良贷款率虽较2023年的3.91%下降0.07个百分点至3.84%,但仍高于农商行平均水平。此外,关注类贷款余额从2023年的6.19亿元微增0.2%至6.20亿元,占比由3.43%升至3.80%。
公开资料显示,吉安农商银行由原吉州、青原两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合并改制而成,于2011年12月16日挂牌开业。总行设13个职能部门、5个事业部,现有27个营业网点及115个普惠金融服务站。
文/刘兴旺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赵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