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作用

2025-09-22 04:53 阅读
江西日报原创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少年生逢其时,要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取得胜利的精神力量和动力源泉。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育人全过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强化红色文化育人的价值认同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余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用红色文化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不仅是一次次历史回顾,更是一次次心灵洗礼;不仅能够让广大青年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艰难困苦,到革命战争时期的英勇无畏,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锐意进取,深刻理解我们党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辉煌,更能够以史为鉴,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潮流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一生的奋斗奠定基石。

  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把“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就能凝聚起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创新红色文化育人的方式方法

  高校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阵地,应紧密结合时代要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丰富资源,不断丰富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彰显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更好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作用,在每一名学生心中播下红色的种子,让革命精神、爱国情操、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

  整合红色文化育人资源。要加强红色资源保护,统筹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维护红色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在传承保护中夯实红色文化育人的坚实基础。要全面摸清红色资源的存量、分布及可开发利用价值,进一步把红色资源甄别好、梳理好、萃取好,在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中解读历史密码,把红色资源的精神标识和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挖掘出来、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修好“红色家谱”,守好“红色宝库”,使之成为红色文化育人的活教材。要着力开发红色文化精品课程。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将红色文化融入特色课程建设,有计划地开发一批红色文化精品课程,把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地方红色文化教材内容、融入课程教学案例库和素材库,推动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文化课程资源,推动红色文化入脑入心。

  强化红色文化实践育人。实践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是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一要组织实践活动强化红色文化育人效果。比如,以建军节、国庆节、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日子为契机,组织学生深入革命旧址、红色场馆等地广泛开展主题活动、现场教学,让青年学生在现场感受革命先辈的可歌可泣事迹,深刻感悟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二要引导青年学生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用好具有江西特色的“红色走读”品牌,鼓励高校结合办学实际组建“红色走读”团队,深入全省各地红色纪念场馆(旧址)实地学习红色文化,通过参与式、体验式、分享式、创作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中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

  提升红色文化育人水平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是红色文化育人的主要实施者,其自身素养、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红色文化育人的实效。对此,高校必须重视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培训,持续将红色基因融入师德修养,引导广大教师坚守教育初心、涵养育人情怀。

  首先,要注重红色文化教育师资的选拔和培养,选拔具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和思政教育经验的优秀教师,定期组织开展红色文化理论学习、教学方法探讨、实践经验分享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提升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其次,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红色文化研究和实践探索,参与科研项目、撰写学术论文,并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丰富红色文化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推动红色文化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第三,要建立红色文化育人激励机制,对在红色文化育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并开展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红色文化教育师资队伍,为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尧刚华

  (作者系南昌交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