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略思维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

2025-09-22 04:53 阅读
江西日报原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这一重要论述把战略问题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极端重要性讲得很深刻很透彻,将其贯彻落实到大学思政教育中去,就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对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进行研判和谋划,以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拓展育人新格局,着力培养出更多具有远大理想和爱国情怀、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着眼发展大局,做到高站位谋划。战略思维的要义就是从战略高度系统分析和谋划,统筹全局、布局落子。以战略思维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就要突破“就教育论教育”的局限,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新局面。坚持高站位谋划,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以解决思政教育发展堵点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不断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同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在思政教育内容层面,形成逻辑连贯、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内容矩阵,构建全周期思政教育链条,推动思政教育内容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相契合。在思政师资层面,打造专职教师为核心、兼职师资为补充的师资共同体。建强思政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同时做好其他课程教师的思政知识巩固培训工作,打破传统思政教师“孤军奋战”的局限,构建专职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协同联动的全新教学场景,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由“单点发力”到“全域协同”。

  锚定发展要求,坚持高标准推进。战略思维是一种整体性、系统性思维方法,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求思政教育必须跳出传统视野,将其改革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宏阔背景中去谋划和推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以强化战略思维引领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需要着眼于发展整体,从顶层设计、内容设置、方法手段、保障机制等全方位系统推进。在深刻把握高校思政教育核心要义的基础上,提升各主体认知,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构建高效协同“大思政课”育人格局,积极推进各学科课程与思政课的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一方面,高标准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需要坚持问题导向,锚定改革中存在的“课程融合不深”“各学科各自为政”等痛点精准发力,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通过课程形式和课堂渠道,挖掘思政课程以外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思想和价值的引领,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建立集评估、反馈和优化为一体的闭环管理体系,确保改革成果落地见效。深化方法改革,善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拓展实践育人途径,使思政教育更具吸引力与穿透力。另一方面,高标准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需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汇聚各方合力,营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浓厚氛围,完善教学队伍建设高标准化、教学课程设计高标准化、教学保障服务高标准化的思政教育体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确保思政课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紧盯发展实效,确保高质量落实。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就要坚持深耕细作,注重思政教育的发展实效,守正创新打造思政“金课”,不断提高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近年来,不少高校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院校特色、专业特色的思政教学成果,形成了课内课外相互动、线上线下相衔接、学段学科相融通的思政课教学新生态。这些思政课之所以被称为“金课”,首要原因是其切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方位地转化为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并向学生认知体系和信仰体系转化,打牢了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因此,一方面,高校要厚植本地资源优势,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利用历史古迹、革命遗址等资源,结合志愿服务、社会调研、文艺展演等活动,开发各类“行走的思政课”。同时,强化思政教师人才力量保障,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依托数字技术赋能,打造数字化课程体系,从而形成内容上精准供给、形式上创新互动、师资上精研赋能的思政“金课”。另一方面,聚焦课程育人实效,推动课堂教学向实践延伸、向成果转化。鼓励学生开展各类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将思想认知转化为日常行为的自觉遵循、价值选择的坚定坚守,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由“知”向“行”转变的闭环管理。同时,建立学生思政成长档案,从传统的单向度教育走向互动式成长,让学生在深度参与和积极实践中,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建构者和积极传播者,确保学生自身思想认知由“一时触动”切实转化为“长久扎根”。唯有紧盯发展实效,并不断推动落地见效,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才能够真正实现以战略思维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实现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王萍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