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2025-09-22 04:53 阅读
江西日报原创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应运而生,代表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的战略方向,旨在驱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新跨越。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六大重点行动,其中,“人工智能+”科学技术是关键一环。它有望重塑研发模式、优化创新组织形态,推动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为全面创新提供强大支撑。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江西应积极对接国内外优质人工智能科技资源,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探索新型科研范式,驱动技术研发模式创新与效能提升。同时,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从“蓝图”迈向“实战”,努力构建“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的全新发展格局,为江西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型科研范式。当前,推动科学研究范式智能化变革,为破解重大科学难题、催生颠覆性创新开辟了全新路径。从科学技术发展历程来看,科学这座“大厦”越来越完善,学科逐渐演变成一个个“小房子”,取得重大科学发现、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打破这些学科间的壁垒,推动科学发展从“偶然”走向“必然”,成为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型科学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大模型出现后,人工智能在泛化能力上取得重大突破,但专业深度存在不足。实现“通专融合”是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取得科学发现的重要前提。未来,人工智能将在科技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跨学科、跨领域突破的重要引擎。加快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型科研范式,建设应用科学大模型,将强化人工智能的牵引带动作用,推动科学技术取得更多“高点”上的突破。

  江西数据资源丰富,学科体系完备,应当主动改革、完善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推动科研方法从“假设驱动”向“数据与算法驱动”转型。重点依托省内高校特色优势学科以及国家级、省级科创平台,建设一批高水平科学智能基础平台,打造若干“通专融合”行业大模型。聚焦新材料、生物育种、中医药、航空、装备、交通等江西特色领域,建设高质量科学数据库,发展仿真模拟、智能推理、因果发现等人工智能工具,赋能重大科学问题发现和关键理论突破。通过支持建设重大基础平台、设立“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专项、建立多元化数据标准库、推动跨学科团队共建等方式,支持科学家与算法专家协同攻关,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力争在若干前沿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加速人工智能驱动技术研发和高效转化。“从1到N”技术落地和迭代突破,更侧重于把“从0到1”产生的颠覆性、原生性技术理念转化为可应用、可复制、可量产的技术应用,做好科学智能向工程智能高效转化的衔接工作尤为重要。人工智能场景牵引不应局限于后端产品的落地应用和产业赋能,还应注重前端的技术研发、中端的工程实现,构建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应用的生态系统,通过政策、生态、数据、资本四轮驱动,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快速转化渠道。

  江西应当着力构建“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支持龙头企业牵头,主导开放真实应用场景,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和场景中试平台,聚焦电子信息、航空制造、智能装备等急需紧缺场景,开展关键技术协同研发攻关。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环节的深度融合,提升技术迭代和应用推广效率。同时,改革、健全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的精准对接机制,建好江西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优势,完善企业真实技术需求与省内外专利、先进成果及院士专家的智能匹配机制,强化“1+M+N”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对网络数据汇聚、供需对接、智能决策的赋能,推动技术需求动态实时反馈、创新成果快速进入市场,实现“研以致用”的良性循环。

  构建人工智能时代新型社科研究体系。人工智能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推动研究方法向人机协同转变,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研究范式的深刻变革。要通过方法论重构、工具革新等方式,实现海量多源数据智能整合、动态研究实时性升级、跨学科研究破壁三大突破,使哲学社会科学在智能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探索建立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系,江西应当从研究方法、组织形式、伦理建设等维度入手,积极拓展人工智能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深度,建立“人文思维+智能工具”的人机协同研究新范式。在研究方法转型上,支持省内重点高校和社科研究机构建设哲学社会科学计算平台、文本与语义大数据分析系统、社会仿真模拟环境等服务设施,培育一批擅长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经济社会复杂问题的跨学科团队。在组织形式创新和伦理建设上,充分发挥我省新型智库联盟协作交流平台优势,打破传统学科与机构界限,建设专属领域知识图谱和智能化知识中枢,促进跨组织、跨地域合作和知识高效共享,重点围绕红色文化、历史遗迹、乡村全面振兴、生态价值实现、地方治理、智能向善等重大议题,开展大数据驱动下的趋势研判、政策模拟、伦理规范和社会影响评估,拓展研究视野和观察视域,探索和丰富智能向善理论体系,努力形成具有江西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成果。

  章国勇

  (作者系江西省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