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满意度为“最优解”,奋力答好新时代民生考卷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为做好新时代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审题,以“事事落实到位”的使命感作答,用精准研判识别题眼、用真情实干破解难题、用制度韧性巩固成效,努力给出群众满意的最优解,交出温暖而可持续的民生答卷。
精准审题察民情,找准民生需求的“坐标系”。群众的呼声,往往藏在“家常话”里、隐于“情绪”背后。若调研走访只满足于“表面记录”、坐等“线上留言”,就容易与真实需求擦肩而过。必须主动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在和群众面对面交流中捕捉“话外之音”:老年人抱怨活动场所不够,折射出对公共空间的渴求;年轻人吐槽“办事难”,背后是对高效政务的期待;商户反映审批繁复,实质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呼声。要综合运用“线上征集+线下恳谈”“定期走访+随机回访”等方式,系统梳理碎片信息,去伪存真、聚类分析,把社情民意转化为清晰的“需求清单”,为实现从“被动答题”到“精准解题”奠定基础。
用心作答解民忧,畅通民生服务的“快通道”。“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解题的密钥,在于实干。要多办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聚焦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拿出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破解难题。比如,就业方面,可构建“技能培训+岗位对接+政策扶持”全链条服务机制,推行“订单式”培训、定向招聘,帮助劳动者“有业择、择好业”;医疗方面,要推动优质资源下沉、简化医保报销流程,探索“长处方+送药上门”,让群众看病少折腾、更省心;养老方面,要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广“智慧养老”,提供助餐、医护等一体化服务,实现“老有优养”。要坚持一件一件抓落实,做到干则必成、成则必优,努力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为“满意清单”。
巩固验算固民本,筑牢民生保障的“防护网”。民生工作最忌“一阵风”,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要坚决摒弃“短平快”的政绩观,突出制度性构建、长效化运行,推动民生工作从“有”向“优”升级。一方面,建立健全跟踪问效机制,对已实施的政策和项目定期“回头看”,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回访等方式,检验其成效,了解群众满意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优化完善——如针对部分群众数字鸿沟问题,可加强服务指导、简化操作流程,确保政策“好用”“管用”。另一方面,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把民生实绩作为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突出群众满意度、政策可持续性等指标,实现“以考促干、以评促优”。最终通过闭环管理和长效监督,形成“识别-解决-提升”的良性循环,让民生答卷经得起时间和人民的检验。
民生考卷常新,公仆使命在肩。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将百姓期盼作为解题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题连着一题解,持续提升民生答卷的厚度与温度,在这场时代的考试中,努力交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精彩答卷。
(都昌县北山乡人民政府 郭书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