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引导,莫让孩子“健身”变“贱身”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庭的期盼和追求。从古至今,不管是从文化方面、武术方面,还是文武双修方面,都有很多鲜活的可供启迪的故事,闻鸡起舞、凿壁借光等成功的例子,为当前小孩的培养提高了宝贵的经验。从身体锻炼的角度看,锻炼身体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以增强体质、释放压力、改善睡眠、提升毅力、培养团队意识,可修身、可养性,为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身体根基。
但是,近日,网上一段5岁“小孩姐”在健身房认真“撸铁”的视频,以及此前5岁小孩“上强度”练出8块腹肌、“虎爸”带10岁女孩“蹭跑”马拉松等,在网上引发了热议。高强度运动向低龄化传导的现象,折射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家长们关于如何培养才能使孩子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的焦虑感正在上升。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科学运动带来的远不止于强健的体魄。有规律地锻炼能增强肌肉力量、强健骨骼,并能有效缓解焦虑和压力。然而,儿童、青少年尚未发育完全,对运动强度的承受度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高强度运动极易受到损伤。因此,过度运动,尤其是高强度的力量训练或长时间力竭式运动,可能带来骨骼损伤、关节滑膜炎,甚至出现全身性健康风险。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有益的锻炼呢?
首先,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运动前要做好准备运动,运动后要进行静态拉伸,并保证充足的睡眠,控制强度与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反应。若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或绯红等不适症状,应当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其次,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切忌运动后大量饮用冷饮。再次,要科学规划,且密切关注孩子身体情况,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和体能状况和兴趣选择适合的运动,坚决不能出现体罚式训练。最后,要做好防护物资准备,学习一些常规的防护知识,如果出现异常,一定要及时送医。
总之,运动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是健康的支撑;用得不好,会变成生命的桎梏,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与其追求短时间内练出“8块腹肌”的惊艳,不如培养孩子对运动的热爱和科学健身的习惯。所以,只有尊重科学、关爱身体、保持耐心、循序渐进,才能让运动真正为孩子一生的健康保驾护航,才可以不让“健身”变“贱身”。
(江西省广丰中学 吕光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