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这是基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所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路径和重要任务。省委十五届八次全会提出,“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深化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高生态治理能力水平”,为江西绿色低碳发展锚定了方向。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就要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效能,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为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加快建设美丽江西筑牢制度根基。
创新生态保护与修复机制。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现从单一修复向全域协同、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升级,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强化用途管制,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创新“科技+市场化”修复模式,融合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构建全省生态修复智能监管平台,实现“问题预警—快速响应—科学修复—效果评估”闭环管理。通过湿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等方式,推动生态修复与价值实现联动。同时,优先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例如,在矿山修复中兼顾植被恢复与碳汇林建设,在湿地保护中融入生物多样性提升功能,既补生态短板,又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完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机制。绿色低碳产业是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载体,应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完善“市场化配置+系统性培育+分级化评价”全链条机制。在市场化机制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碳汇、水权、排污权等环境要素有序交易,鼓励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聚焦铜基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深入实施“1269”行动计划,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绿色创新联合体,开展“卡脖子”技术“揭榜挂帅”攻关。在系统培育机制方面,科学有序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落实“碳达峰十大行动”;建设绿色低碳产业园区,推动园区内企业构建资源共享、废物利用的产业共生网络;前瞻布局氢能等未来产业,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在分级评价机制方面,建立涵盖碳减排成效、绿色技术创新、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高等级绿色产业给予绿色信贷等差异化支持,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效提升转变。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社会动员机制。激活全社会的参与动能,围绕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构建“宣传引导—场景赋能—制度约束”参与体系。在绿色消费领域,依托“绿宝碳汇”等碳普惠平台,通过绿色积分、消费券补贴等方式,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节水器具等产品;推广“废旧消费品回收+绿色换新”模式,重点开展汽车、家电以旧换新行动,形成“生产—消费—回收”绿色循环。在绿色出行领域,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智慧调度系统,优化公交线路与慢行系统布局,推动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全覆盖;加快充电桩、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公交+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多模式出行组合,降低交通领域碳排放。在制度引导上,探索推行碳标签制度,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体系,通过“碳标签+信息公开”引导企业降碳,培养公众低碳消费意识;加强绿色文化教育,将低碳理念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绿色家庭”“低碳社区”创建活动,让绿色低碳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全域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破解确权难、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持续难等问题,构建“核算—交易—开发—共享”全流程机制。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和指标体系,将核算结果纳入政府决策与绩效考核。加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核算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优化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完善生态产品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提高交易平台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丰富生态产品交易品种,扩大碳汇、水权、排污权等交易规模。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通过组建生态强村公司等经营主体,推动生态资源收储、开发及市场化运营。立足于江西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康养产业,打造“生态+文旅”“生态+农业”等特色品牌。
创新绿色低碳发展保障机制。强化“制度+科技+人才+金融”协同保障,为改革落地提供坚实支撑。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投入;推动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以算力高质量发展驱动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加强绿色低碳人才培养和引进,将绿色低碳人才纳入全省紧缺人才目录,完善“高校+企业”联合培养机制,依托有色金属等特色研发平台,吸引一流科技领军人才与青年后备力量;落实“赛马制”“揭榜挂帅”等人才激励政策,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完善绿色低碳发展资金保障机制,设立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加强绿色低碳发展管理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完善绿色低碳发展考核评价机制,将绿色低碳指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护航绿色低碳发展。
马回
(作者系江西省社科院江西发展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