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应用,是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构建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是突破转化效率瓶颈、加速成果落地的有效支撑。
江西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正全力推进“1+M+N”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即依托省科学院建设“1”个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同时在各设区市及赣江新区建设“M”个市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分中心,在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N”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分中心。省中心是该服务体系的核心枢纽,为全省成果转化工作搭平台、引资源、建生态、作示范。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省中心应以加强服务端为突破点,探索构建“需求牵引—成果供给—金融护航—产业承接”多维联动机制,促进创新供给端与技术需求端精准高效对接。
●发挥统筹作用,挖掘“1269”行动计划产业技术需求
统筹是提升组织整体效能的关键,核心在于通过顶层设计实现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省中心要着力构建“1+M+N”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模式,统筹指导各设区市及赣江新区分中心和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分中心的建设与运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外部协调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开展全省产业技术需求挖掘工作。一是围绕全省重点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开展系统性研究,梳理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需求与共性技术需求,为成果转化提供指导性政策建议。二是构建“省级统筹—市级落实”双层技术需求挖掘体系,省中心指导、协助设区市分中心深度对接地方龙头企业,靶向筛选我省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未来产业和重点行业领域的重大科技需求。三是通过“技术经纪人+人工智能辅助”方式建立企业技术需求分析预测模型,制定企业技术需求挖掘服务指南并规范流程,定期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和技术经纪人深入园区企业摸排技术需求。四是构建全省统一的技术需求库,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工具,深度解析已有技术需求信息,通过全流程数字化服务,破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痛点和难题。
●发挥协调作用,汇集契合产业需求的科技成果
协调是通过调整组织中各部门、各环节的相互关系,使之配合得当,形成推进合力。充分发挥省中心协调职能,不断深化与人才、教育等主管部门及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跨部门、跨主体的科技成果信息交流与动态更新工作机制,有序推进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是与省、市各级人才主管部门联合,针对我省重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瓶颈以及区域特色产业升级需求,依托重大科技专项与重点研发计划引育科技领军人才,提升我省科技成果源头供给能力。二是与我省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联动,定期将企业技术需求反馈至教育、科技等主管部门,指导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研发,推动科研力量体系化、有组织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市场契合度与产出质量。三是建立与创新主体的沟通协调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制定科技成果梳理、验证和熟化工作细则,系统筛选、识别契合我省产业需求的“硬成果”。四是建成支撑我省产业发展的高质量科技成果库,常态化搜集高校院所可转化的科技创新成果,面向国内外遴选关键技术解决方案以及有较大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不断充实科技成果数据库。
●发挥枢纽作用,引导科技金融精准匹配技术需求与科技成果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紧紧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需求,省中心在汇聚各类创新资源的同时,要将发展科技金融作为重要抓手,为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精准赋能。一是加快建立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种子基金,引导种子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带动社会资本向拟转化科技成果项目投资,逐步建成“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资本”协同投入机制。二是常态化组织金融机构参与供需对接活动,以线上智能匹配初步筛选,结合线下专业技术经纪人深度对接,实现企业技术需求端与科技成果供给端的高效匹配。三是构建覆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的专业投融资服务枢纽,积极引入知识产权评估、技术转移服务等专业服务机构。重点引育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多元投融资主体,打造“种子基金—概念验证基金—中试基金—产业基金”接力式金融支持体系。四是拓展科技信贷产品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中试贷”“成果转移转化贷”“专精特新贷”等专属信贷产品,同时探索知识产权质押、投贷联动等创新模式,提升金融支持的区域适配性和产业精准度。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标志性科技成果落地投产
省中心是“1+M+N”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龙头,应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围绕我省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目标,锚定重点产业领域关键技术,积极开展成果转化项目对接,带头推动重大项目在赣落地投产。一是瞄准我省重点产业链的共性核心技术需求,整合省内外创新资源,推动标志性科技成果项目在赣转化落地,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二是引领各设区市及赣江新区分中心、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分中心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类创新资源,因地制宜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式。三是全方位支持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带动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系统建立“概念验证—中试放大—产业落地”全流程闭环服务体系,驱动优质成果升级迭代,引领技术、产品和工艺模式创新。四是推动科技成果推广与科技招商、定增招商等紧密合作,试点“园区+研究院+企业”三位一体的招商模式,建立招商项目库与科技成果库双向智能匹配与推送机制,形成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串专利、壮大一个集群的倍增效应。
严青松
(作者系江西省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