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鸡排哥”专班,接稳流量的“应变智慧”
“鸡排哥”意外爆红,江西景德镇有关部门迅速成立2至4人工作专班,配套环卫专班与志愿者,还提前备战国庆中秋假期人流高峰——这则新闻没有宏大叙事,却照见基层治理面对“流量突袭”时的应变智慧,也折射出城市服务从“被动响应”到“主动作为”的转变。

“专班围着流量转”,转的是治理理念的升级。过去,不少地方面对突然爆红的“网红打卡点”,常陷入“一乱就封、一火就慌”的窘境:要么任其混乱导致体验滑坡,要么简单粗暴限流引发不满。而景德镇的做法,是用“小专班”撬动“大服务”——几个人的团队不算多,但恰恰能精准对接游客需求,维持秩序、引导购买,既护住了“鸡排哥”的生意,也守住了城市的口碑。治理跟着民生需求走,景德镇的专班不是“摆样子”,而是把服务嵌进了流量爆发的每一个环节,让“爆红”不变成“添乱”,这正是基层治理“务实不务虚”的体现。
“环卫+志愿”齐上阵,藏的是城市服务的温度。流量带来人气,也带来考验:游客多了,垃圾可能随手丢;排队久了,情绪可能有点躁。景德镇没有只盯着“维持秩序”,而是补上了“环卫专班”和志愿者——前者管“干净”,让打卡点不因为人多就变脏;后者管“贴心”,或许是递一杯水,或许是指个路,让游客感受到的不只是“能买到鸡排”,还有城市的善意。服务要暖到群众心坎上,真正的城市治理,从来不是冷冰冰的管理,而是有温度的陪伴。当游客因为整洁的环境、热情的志愿者而对景德镇多一分好感,“鸡排哥”的流量才真正转化成了城市的“留量”。
备战国庆中秋假期人流高峰,显的是未雨绸缪的远见。很多地方面对流量,往往是“兵来将挡”,等问题出现了才仓促应对;景德镇却在“鸡排哥”刚爆红时,就想到了8天长假的大客流,提前做准备。这看似简单的一步,实则是治理思维的“向前一步”——不被眼前的热闹冲昏头脑,而是清醒看到流量背后的潜在压力,把预案做在前面,把功夫下在平时。城市治理既要解近忧,也要谋长远,一时的爆红容易,难的是接住爆红后的持续热度;一次的应对到位不难,难的是形成长效的服务机制。景德镇的提前准备,正是从“应急”走向“常态”的开始。
流量是块“试金石”,试得出城市治理的能力,也试得出城市服务的温度。景德镇对“鸡排哥”的用心,看似是应对一个网红摊主的“小事”,实则是做好城市治理“大事”的缩影。民生无小事,治理需躬行,若更多地方能像景德镇这样,把每一次流量机遇都当成提升服务的契机,把每一个群众需求都当成治理的靶点,何愁留不住人气,聚不起民心?这,或许就是“鸡排哥”爆红背后,最该被看见的治理启示。
(刘诗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