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医药大学:构建“五位一体”课程思政体系 确保育人措施落地见效

2025-09-30 17:18 阅读
大江新闻

  大江新闻讯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护理人才的重要使命。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护理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江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立足“守正创新、立德树人”的理念,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创新构建“思政目标-组织队伍-教学资源-育人路径-评价方案”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明确思政目标:构建三维育人目标

  护理学院通过系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岗位胜任力”培养目标,构建了素养、知识、能力三个维度的立体化思政目标体系。这一目标的特色在于将中医药文化精髓与现代护理理念有机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范式。

  在素养维度,着重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通过《护理伦理学》《护理人文修养》等课程,系统融入医德医风教育内容。创新性地开设“护理人文”讲座,邀请护理专家讲述临床护理故事,用生动案例诠释“大医精诚”的职业操守。在知识维度,注重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在《中医临床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等专业课程中,从《黄帝内经》等典籍中挖掘与现代护理相通的理念,使专业知识传授更具文化底蕴。在能力维度,突出实践育人特色。设计“中医特色护理实践”“社区志愿服务”等综合性实践项目,将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价值观培养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深化对护理职业价值的理解。这种三维一体的目标体系,实现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

  强化组织保障:打造专业育人队伍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的教师队伍。护理学院建立了系统化的师资培养机制,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质量。

  在制度建设方面,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小组”,制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从顶层设计上保证了各项方案、措施有序执行。在师资培养方面,采取“分层分类”的培养策略。对新入职教师实施“双导师制”,由专业导师和思政导师共同指导;对骨干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坊”,提升教学设计能力。通过“训-练-赛”一体化路径,系统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定期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开展理论培训,促进经验交流。这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形成了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的教师队伍。多位教师主讲的课程立项省级、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部分教师受邀在护理教育学术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学院还建立了跨学科教学团队,促进护理专业教师与人文社科教师的协同创新,开发了一批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整合教学资源:搭建协同育人平台

  护理学院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院校办学特色,系统构建了“校内-校外-数字”三维一体的资源支撑体系,为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在校内资源建设方面,投入专项资金对护理实训中心进行现代化改造,配备OSCE考站、虚拟仿真实训设备等,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深刻体会护理工作的人文关怀内涵。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方面,学院着力打造协同育人机制。与附属医院、社区、敬老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切实感悟护理工作的社会价值。在数字化资源建设方面,学院积极顺应教育信息化趋势。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建设了《急危重症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等多门课程的在线开放课程,系统化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收录临床典型案例百余个,涵盖医患沟通、临床决策等主题。编撰的《中医药院校护理学本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集》,系统梳理了各门专业课程的思政融入点,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

  创新育人路径: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

  护理学院在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过程中,系统构建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文化育人”三维一体的育人路径,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潜移默化。如在《外科护理学》中,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护理决策中的伦理问题;在《儿科护理学》中,设计“特殊儿童关爱”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这些教学改革举措既保证了专业知识的系统传授,又赋予了课堂教学深厚的情感内涵,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实践教学体系强调知行合一。构建“基础实训-综合实训-临床实习-社会实践”四层次实践体系,设计特色实践项目,“中医护理进社区”项目依托学院专业优势,组织师生团队深入基层社区,开展健康宣教、中医特色技术体验(如艾灸、推拿、耳穴压豆等)及慢性病管理服务,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强化了社会责任意识。文化育人活动突出专业特色。打造“5·12”护士节系列活动品牌,举办“天使杯”护理知识技能大赛、护士礼仪风采大赛等活动,营造浓厚的专业文化氛围。

  完善评价机制:确保育人措施落地见效

  护理学院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中,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原则,构建了全方位、多维度、闭环式的评价机制,全面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在评价内容方面,学院突破传统单一知识考核模式,建立“知识-能力-素养”三维评价模式。不仅通过理论测试、技能操作考核评价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更创新性地在《护理人文修养》等课程考核中增设情景模拟等题型,重点考查学生在面对医患矛盾等问题时的价值判断能力和人文关怀意识。在评价方式上,学院建立了多元主体参与的立体化评价网络。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评教+同行评议+专家督导”的三级评价机制:学生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对教学成效进行反馈;教研室定期组织听课评课活动;校级教学督导组开展专项检查。在结果运用方面,学院形成了“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管理机制。教学办定期汇总分析各类评价数据,向教研室反馈,各教研室针对评价中发现的薄弱环节,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方式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一动态优化的评价机制,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螺旋式上升。

  江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五位一体”课程思政体系的改革创新,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实践之路。该体系将中医药文化精髓与现代护理教育理念有机融合,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未来,护理学院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加强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开发虚拟仿真思政教学资源,与医疗机构共建思政实践基地,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的育人功能,在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