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钨火薪传,矿冶匠心”实践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大江新闻讯(通讯员林宝莲)7月2日至6日,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冶金工程学院“钨火薪传,矿冶匠心”实践队的8名成员,在黄锜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于都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矿冶文化+红色教育”为主线,通过实地调研、红色研学、乡村服务等形式,探寻中国钨业发展历史,感悟长征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7月2日,团队首站抵达中华钨矿公司旧址。展馆内锈迹斑斑的采矿工具、泛黄的账本档案,再现了苏区时期工人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生产的壮举。队员们实地考察了古代采矿巷道与冶炼作坊遗存,结合专业背景,深刻体会到钨矿资源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工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7月3日,团队来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和长征渡口,通过珍贵文物、历史照片和场景复原,重温红军长征的壮烈历程。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深入学习了于都人民支援红军渡河的感人故事。当晚,团队集体观看了大型舞台剧《长征第一渡》,沉浸式体验红军将士的坚定信念与牺牲精神。
7月4日,团队前往于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并参观馆内陈列的烈士事迹展。通过红色研学,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作风,纷纷表示要将这种精神融入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中。
7月5日,团队奔赴于都县祁禄山红军长征小道,烈日下队员们徒步穿越这条保存完好的红军长征历史遗迹。沿途陡峭的山路、茂密的树林,让队员们切身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不屈意志。结合矿冶文化主题,队员们还调研了当地矿产资源分布情况,探讨了革命老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可行性。
7月6日,实践最后一站来到于都县三贯村,开展乡村志愿服务。队员们结合专业特长,向村民普及矿业安全知识和环保理念,并走访调研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此外,团队还通过座谈交流,为村域经济振兴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责任担当。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队员们深入了解了赣南矿冶文化的深厚底蕴,更通过红色教育锤炼了理想信念。团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挖掘矿冶文化与红色精神的融合点,为传承工业遗产、服务地方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未来,“钨火薪传,矿冶匠心”实践队将继续探索专业实践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书写新时代冶金学子的使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