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一级亲属注意!早筛是守护健康的关键一步

2025-11-05 10:06 阅读
大江网

  肺癌早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癌种”。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达106.06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2.0%,死亡病例73.33万,占比更是高达28.5%。更令人担忧的是,早期肺癌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多数人出现咳嗽、胸痛等不适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治愈率大幅下降。但对肺癌一级亲属而言,主动做好早筛,就能有效打破“晚期才发现”的困境早发现、早治疗,能显著提高肺癌治愈率,为自己和家人守住健康防线。

  为什么肺癌一级亲属必须重视筛查?

  先明确一个关键概念:一级亲属指的是与你血缘关系最亲近的人,包括父母、子女和亲兄弟姐妹。

  根据《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 ,若一级亲属患有肺癌,自身患肺癌的风险会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这是因为血缘相近的人群中,部分与肺癌相关的基因特征可能存在遗传关联,叠加共同生活环境(如家庭二手烟、厨房油烟暴露)等因素,会让一级亲属的患病风险进一步升高。

  也正因此,指南明确将“一级亲属肺癌史”纳入肺癌高危人群判定标准:只要年龄≥40岁,且有一级亲属肺癌病史,就属于肺癌高危人群,推荐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

  一级亲属做筛查,为什么选LDCT?

  对肺癌一级亲属来说,筛查不仅要“早发现”,还要“安全可靠”。低剂量螺旋CT(LDCT)正是契合这一需求的筛查方式,它相比传统胸片有四大核心优势:

  清晰度够高:能精准发现直径仅2毫米的微小结节,哪怕是普通胸片难以覆盖的肺部隐蔽区域,也能清晰显示,这对早期捕捉肺癌信号至关重要;

         检查够便捷:全程仅需几分钟,无需住院、无需创伤操作,无痛无负担,不会给日常生活带来过多干扰;

         辐射够安全: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胸部CT,长期每年一次筛查,对身体的辐射影响极小,符合安全筛查的长期需求;

         随访够精准:通过薄层重建与三维成像技术,医生能清晰判断结节的良恶性特征,还能跟踪结节的大小、形态变化,为后续处理提供准确依据。

  简单说,LDCT就像给肺部装了一台“高精度探测器”,能帮肺癌一级亲属在病变早期就抓住线索,既不遗漏风险,也不用担心中途伤害。

  一级亲属别踩坑!这4个筛查误区要避开

  很多肺癌一级亲属因为对筛查不了解,容易陷入误区,反而耽误了健康:

  误区1:“我不抽烟,不用查”——错!有一级亲属肺癌史本身就是高危因素,哪怕不抽烟,遗传关联和共同环境影响仍会让风险升高;

  误区2:“我没咳嗽,不用查”——错!早期肺癌几乎没有明显症状,等出现咳嗽、胸痛时,往往已到中晚期,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误区3:“做CT会伤身体,不敢查”——错!LDCT辐射量极低,远在安全范围内,每年一次筛查的风险远小于“漏诊早期肺癌”的风险;

  误区4:“查出结节就是癌,干脆不查”——错!多数肺结节是良性或炎性病变,只需定期随访观察,不用过度恐慌,“早发现结节”反而能更早排除或干预风险。

  一级亲属筛查发现结节,该怎么办?

  哪怕筛查发现了肺结节,肺癌一级亲属也不用慌,发现结节≠患上肺癌,多数结节是良性的,关键是按规范处理:

  若CT未发现可疑结节,或结节很小(如<5mm)且无变化:继续保持每年一次LDCT筛查,坚持长期关注肺部健康;

         若结节稍大(如≥5mm)或性质不确定:遵医嘱3~6个月后复查高分辨率CT(HRCT),并咨询呼吸科或胸外科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

         若结节高度怀疑恶性:及时开展临床治疗!早期肺癌通过手术等干预,治愈率能大幅提升,不用过度恐惧;

        核心原则:定期随访不中断!哪怕结节暂时没问题,也要按医生建议定期复查;若结节出现“增大”“实性部分增多”等变化,或新发现小结节,必须及时就医,不能拖延。

  对肺癌一级亲属而言,筛查不是“可做可不做”的选择,而是“主动守护健康”的必要行动。你的一次LDCT筛查,看似是小事,却是阻断肺癌发展的关键一步。“早筛一小步,健康一大步”别让“侥幸心理”耽误了自己,主动筛查,才能给家人和自己一份安心。(江西省肿瘤医院  闵美兰 王垒 夏慧玲)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