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医”瞬间】十月的锦旗与感谢,是信任,更是责任

2025-11-05 10:47 阅读
大江网

  秋风渐凉,但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温暖,能驱散凉意,直抵人心。在这个十月,南昌市第五医院收获了数面锦旗与多封感谢信。这些红彤彤的锦旗和情真意切的文字,为我们定格了数个医患之间温暖相依的瞬间。

  扶梯前的“人体靠垫”

  “当时我眼前一黑,双腿发软……”王女士在感谢信中回忆道。那天,她独自来院就诊,突发不适,在运行的手扶梯上晕倒。

  千钧一发之际,一个身影迅速上前,稳稳地接住了她——正是导医万梦琴。眼见扶梯即将到达底端,为了避免怀中的王女士被卷入或磕碰,万梦琴没有一丝犹豫,干脆直接坐倒在地,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支撑,降低重心,双臂始终紧紧护住王女士。在冰冷的机械面前,她选择用血肉之躯,为患者筑起最柔软的屏障。

  危机过后,万梦琴没有离开。她立刻呼叫护士和保安,推来轮椅,又亲自陪着王女士办理了住院手续,直至一切安顿妥当。王女士出院时,留下了一封不知道姓名的感谢信和一束鲜花。信中,她动情地写道:“很抱歉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是非常感谢您,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温暖。”

  这束鲜花和这封信,经过行政同事的辗转打听,才终于送到了它的主人——“善良美丽的白衣天使”万梦琴手中。那一刻的奋不顾身,是印在患者心中最深的感激。

  一场与“眩晕”为敌的爱心接力

  突发眩晕,独自一人来到陌生的医院,谭女士的内心充满了无助。这份无助,在踏入急诊科的那一刻起,被一点点化解。

  分诊台的黄心洁护士,敏锐地捕捉到了谭女士精神状态不佳,主动上前:“您还好吗?需要帮助吗?”简单的问候后,她没有止步于询问,而是亲自护送谭女士完成挂号。接诊的成国强医生,用细致的检查和耐心的话语,一点点抚平了她的焦虑。

  这场温暖的接力,从急诊科延续到了神经内科。詹和平医生第一时间制定了精准的治疗方案,每次查房都温柔询问,并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病情,让她从“未知的恐惧”中解脱出来。科室的护士们更是将她视为亲人,一句“按时吃饭”的贴心提醒,输液时轻柔的操作,夜间巡房时压低音量的问候……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汇聚成了“超越亲人的温暖与关怀”。

  谭女士在感谢信中写道:“是你们让我在独自就医的无助中,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这面送给两个科室的锦旗,是对一场完美团队协作与人文关怀的最佳褒奖。

  一面锦旗,一份“手中乾坤”的匠心

  张先生在家修补厨房漏水时,右掌不慎被机器所伤,胶状异物滞留在手掌中,剧痛且肿胀,活动受限。紧急入院后,骨科团队迅速响应,立即为他开展手术。手术的关键在于“清创”——必须将嵌入手中的胶体异物彻底、细致地取出,任何残留都可能影响未来的手部功能。无影灯亮起,卢玉刚医生全神贯注,一点一点地、仔细地将异物清理干净。9月30日,张先生顺利出院。半个月后复查,右手已经恢复得很好,没有留下残留物。

  10月20日,张先生的老伴和儿子特意来到医院,将一面鲜红的锦旗送到骨科医护人员手中。没有过多的言语,他们一切想说的话,都写在了那面写着“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病患暖人心”的锦旗里。

  锦旗和感谢信,是肯定,是鞭策,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在南昌市第五医院,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治愈疾病,更是用一次次及时的援手、一句句温暖的话语、一份份超越职责的关怀,去抚平焦虑,传递希望。

  感谢每一位选择并信任我们的患者,您的健康与安心,是我们前行路上永不熄灭的暖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