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连亏8年的坚守里,藏着比盈利更珍贵的乡村温情

11月4日,大江网一则题为《江西这家餐馆,亏本营业了8年!》的新闻(点击查看详情),报道了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秋溪镇东溪村的“爱心食堂”。这家餐馆8年连续亏损,却把热饭热菜送到了168位老人的心坎上。这家由乡贤凑钱捐助开办的食堂,在“入不敷出”的账本上写下了“只要有人需要就开下去”的承诺。这亏本的坚守里,藏着比盈利更珍贵的乡村温情。
坚守源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初心。2017年,乡贤章县高回乡看到老人“做饭愁,吃饭难”,一句“老人们连口热乎饭都吃不好,何来家乡越来越好”的叩问,聚起了26位乡友的爱心。他们没算经济账,只算民生账:60余万元启动资金改造成的食堂,每天送出的不仅是三餐饭菜,更是在外游子的安心。86岁的章财祥天天报到,微信群里的就餐照片成了子女最踏实的慰藉,这份“让老人吃得暖心”的初心,比任何盈利都坚挺。

坚守靠的是“众人拾柴”的善意接力。食堂能撑8年,并不是一人之功。掌勺的王梅香凌晨5点采购新鲜食材,让菜谱“一周不重样”;27位初始“股东”年年捐款,还吆喝更多人加入,让捐款人数从27人增至85人,累计捐款达170余万元。义工章三发说“哪怕只剩一人也开下去”,这份接力里,没有精致的算计,只有“你添一把柴,我加一瓢水”的实在;没有高调的宣传,只有“看着老人笑脸就值了”的坦然。

坚守映照着“民生无小事”的担当。餐馆为当地五保老人、孤寡老人、困难残疾人及80岁以上有需要的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10元吃一天”的定价则惠及更多有需求的村民。它用8年实践证明,民生保障从不是“等靠要”的工程,乡贤的热心、村民的齐心,能为政策托底的养老服务织就更细密的保障网。比起追求利润的餐馆,这里的“亏本经营”,恰恰补上了农村养老服务的短板,让“老有颐养”有了最鲜活的注脚。
账本上的数字亏了8年,人心上的温度却暖了8年。东溪村的“爱心食堂”没有华丽装修,却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没赚一分钱,却攒下了满村的信任。有些“生意”算的是良心账,有些坚持图的是人心暖。这亏本的餐馆,正是江西大地上乡土善意的生动见证,也是最动人的民生答卷。
(刘诗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