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抄袭者获“一等奖学金”?学术尊严岂容亵渎
一幅以自家宠物狗为原型的画作,承载着创作者的心血与情感;一次社交平台的分享,本是艺术交流的善意,可谁承想,作品被原样照搬,抄袭者竟然还获得了学校的一等奖学金。近日,央美学生涉嫌抄袭川美研究生作品的事件,戳中了公众最敏感的神经,更拷问着学术圈的底线与尊严。
学术的底色是诚信,艺术的生命在原创。从寒窗苦读到专业深造,每个求学路上的人都该明白,知识与作品的价值,不只在于技巧的精妙,更在于创作的真诚。川美研究生魏同学的画作,是源于生活的灵感迸发,是注入情感的用心之作;而央美同学的作品,却走着捷径、抄着近路,把他人的心血当成自己的“加分项”。这种行为,不仅偷走了创作者的智力成果,更践踏了学术评价的公平,让那些潜心创作、坚守底线的学生寒了心。就像有人说的,学术圈不是名利场,抄来的荣誉再光鲜,也终究是易碎的泡沫。
奖学金本是激励向善向优的风向标。设立奖学金,是为了表彰真正有才华、肯付出的学生,引导学术风气向上向好。可当抄袭者也能站上领奖台,这份荣誉就变了味、失了真。它传递出的错误信号,比事件本身更可怕——难道投机取巧比脚踏实地更“划算”?难道原创精神抵不过抄袭的“便利”?近年来,从高校论文抄袭到艺术作品剽窃,背后折射出的,是部分人诚信意识的缺失,更是学术评价机制的漏洞。如果评价只看作品表面效果,不查原创源头;只重结果呈现,不究创作过程,就难免给抄袭者可乘之机。
学术尊严的守护,既要靠个人自律,更要靠制度护航。面对抄袭疑云,央美及时回应并启动处理,这是正视问题的态度,更应成为解决问题的起点。一方面,要让调查经得起推敲,让处理结果掷地有声,对抄袭行为零容忍,才能以儆效尤;另一方面,更要补上制度短板,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把原创性、真实性作为核心评价指标,让抄袭者无处遁形。
原创之路从无捷径,学术尊严不容亵渎。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学术研究,最动人的从来不是复制粘贴的精致,而是匠心独运的真诚;最宝贵的从来不是一纸荣誉,而是坚守底线的品格。这件事也提醒我们,学术圈需要更多“较真”的人,敢于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对抄袭行为说不;更需要健全的机制、严格的监管,为原创者撑腰,为诚信者铺路。
学术的天空,容不得抄袭的阴霾。愿每一个原创都被尊重,每一次努力都被看见,每一份学术荣誉都干干净净、实至名归。唯有如此,才能让学术诚信蔚然成风,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让教育真正成为滋养真善美的沃土。
(邓随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