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潘展乐的家书,当代青年的成长宣言
一封家书,纸短情长;一句誓言,字字铿锵。
11月10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分享了一封潘展乐全运会前写给父母的家书。家书中,潘展乐道尽了对家人的牵挂,更喊出了“先为国,再为家”的赤子心声。
这封没有华丽辞藻的家书,如一股清泉滋润人心,似一束火炬照亮征程,让我们在字里行间读懂了青年运动员的责任担当,看见了家国情怀的生动模样。
——家书里的“坚守”,是热爱浇灌的成长密码。
从怕黑想家的孩童到驰骋泳坛的名将,潘展乐的成长路上,有发育滞后的焦虑,有状态下滑的迷茫,更有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
但“最怕不能下水”的执念,让他把热爱刻进骨髓;家人“不问辛苦只嘱安康”的理解,让他把坚持融入每一次划水。
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光鲜背后必有咬牙坚持的付出,荣耀之下尽是热爱浇灌的硕果。
没有日积月累的锤炼,就没有泳池中的劈波斩浪;没有矢志不渝的坚守,就没有领奖台上的荣光绽放。

——家书里的“格局”,是家国一体的责任担当。
“先为国,再为家”六个字,字字千钧,道出了当代运动员的初心使命。
在个人梦想与国家荣誉面前,潘展乐选择把祖国放在首位,立志“在泳池中拼尽全力,把金牌献给祖国,让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在个人牵挂与集体目标之间,他懂得把小家放在心中,让父母为自己骄傲。
就在家书公布的当晚,在全运会游泳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潘展乐和队友组成的浙江队,以3分15秒01的成绩夺得金牌。赛后,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竭尽全力,争取多拿金牌。”
这种家国情怀是融入血脉的信仰,是关键时刻的取舍,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
正是这份格局,让运动员们在赛场上超越自我,让中华体育精神代代相传。
——家书里的“清醒”,是行稳致远的人生智慧。
面对巴黎奥运会的夺冠光环,潘展乐没有迷失方向,而是坦言曾有“找不到目标”的困惑;谈及满床的金牌,他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清醒认知这只是“阶段性总结”。
“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这句朴实的话语,彰显了不骄不躁的成熟心态。真正的强者,既能在巅峰时不忘初心,也能在低谷时坚守方向;既懂得为荣誉而战,更明白为梦想前行。
一封家书,映照初心;一种精神,激励人心。
潘展乐的家书,是当代青年的成长宣言,是家国情怀的鲜活注脚,更是中华体育精神的生动诠释。
它让我们明白,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格局能容江河湖海,清醒方能行稳致远。
愿这份坚守、格局与清醒,能激励更多人在各自的“赛道”上劈波斩浪,在时代的洪流中勇毅前行,让个人梦想与家国大业同频共振,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彩篇章。
(刘诗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