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少打扰才能留住好教师

2025-11-13 10:59 阅读
大江新闻

  减下来的,不只是表格和迎检,更是对职业日常的打扰。班主任更在意的,是明天那堂新课能否把难点讲透,那个情绪低落的孩子能否被看见。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建立涉校涉师发文严格审核机制,除专门文件外,一般不得提出督查检查考核、示范评比、一票否决、追责问责等具体要求。减少检查评比,目的在于让老师们为教学中的真实关切腾出时间与精力。这关系到教师是否愿意把职业与学校绑定,是否看得到清楚的成长路径与梯队位置。

  管理层最该听到的,是“如何少打扰”。发文前置审核、目录清单化、预约式检查应成为常态,凡不能转化为课堂改进的要求,慎行。检验标准很直观:能否保障一节好课从“备”到“上”不中断,能否保证每周固定教研不被临时事务冲散。公开调研与地方实践显示,实行目录式发文和前置审核后,不少学校会议和报表明显压减,教研时长与互听次数增加,课堂改进有了看得见的证据。取消一次突击迎检,往往就多出一轮“同伴互听+复盘”的闭环;合并一次报表,常常能促成一次班级读书会。

  对于校长和书记,关键在把时间实打实地“拨”给课堂。固定教研时段,让互听与复盘成为校内“规定动作”,在绩效中把班主任工作和教研贡献放到主项位置,让“时间增量—能力增量—质量增量”的链路清楚可见。减去与教学无关的事务,保住课堂质量、安全与师德这些底线,减负不是降低标准,而是让标准回到该在的地方。许多课堂上的小进步,都需要一段静悄悄的积累期,应该被允许,也应该被记录。

  对于教师群体来说,需要的是可被看见的成长。以半个学期为周期,留下一组证据,同伴互听记录、课堂观察要点、课程改进小结、学生样本作业的变化。对于配套部门而言,重点在资源到位,向课堂倾斜编制与经费,补齐教辅岗位,推动“一表通、一数多用”,减少重复填报。而社会与家长,应该把目光拉近到日常,看到早读前的几分钟点拨、午休时的家校电话沟通、傍晚灯下的作业批注、教研组里对一节课的较真。

  少打断一节正在酝酿的好课,少占用一个原本留给学生的下午……体面就藏在这些不被注意的细节里。能否让教师拥有稳定而完整的备课时段,是衡量减负成效,也是检验教育治理是否以人才为中心的清晰标志。看得见课堂的减负,才算真减负;少打扰,才能留住好教师。

  (陈文华)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