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证缴分离”破解不动产“登记难” 6600户业主喜提房产证

2025-11-13 11:13 阅读
萍乡日报

  “盼了8年,终于拿到房产证了!以前总担心开发商欠的钱要我们业主补,现在‘先办证、后追缴’,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近日,家住安源区某老旧小区的李大爷手持不动产权证书,向社区工作人员连连道谢。这一幕的背后,是我市在不动产“登记难”集中整治工作中,针对“开发商欠缴税费、土地出让金导致群众办证受阻”这一核心痛点,创新推出“证缴分离”模式,有效破解了“税费未缴、证办不了”的历史困局。截至目前,已帮助6600余户群众打通了办证障碍,成为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的“关键一招”。

  1直面痛点:创新模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近年来,我市在不动产“登记难”集中整治工作中,发现部分历史遗留项目因开发企业欠缴土地出让金、人防易地建设费、税费及行政罚款等,导致群众虽“住有所居”,却因费用未清无法办理产权证。不能让群众背“开发商的锅”。基于这一民生导向,我市打破传统的“先缴清费用再办证”流程束缚,创新推出“证缴分离”模式,明确群众办证与责任主体缴费“脱钩”,允许群众优先办理不动产登记,后续由相关部门向开发企业等责任主体依法追缴费用,从根本上保障了无过错群众的合法权益。

  在安源区“北城逸品”项目化解中,开发商因资金链断裂失联,欠缴土地出让金480余万元。按照“证缴分离”机制,市资规局牵头制定专项方案,先为项目600余套房屋办理首次登记,再通过司法途径向开发商追缴欠款,既解决了群众“住而无证”的焦虑,又保障了国有资产不流失。截至目前,全市通过该模式已化解26个涉费梗阻项目,追缴到位资金8900余万元。

  2多维发力:筑牢“证缴分离”实施保障

  为确保“证缴分离”落地见效,我市构建了多部门协同、全流程规范的工作体系。在责任划分上,明确税务、资规、住建、国动等部门的追缴职责,避免费用转嫁群众。例如,针对部分开发商处于“非正常”经营状态,市税务局开通契税申报专属通道,业主无需开发商配合,凭购房合同即可单独办理契税缴纳,避免开发商失联导致出现业主无法缴税的情况。又比如市国动办创新“银行保函+证缴分离”模式,对欠缴人防易地建设费的项目,允许建设单位提供银行保函替代费用缴纳,先为业主办理登记,再按保函约定追缴费款。同时,我市强化制度支撑,将“证缴分离”纳入不动产“登记难”整治“一楼一策”化解方案。在每个项目推进中,由牵头部门制定,多部门联审,司法部门开展合法性审查,明确“证缴分离”适用边界,确保既保障群众权益,又依法依规追缴费用,实现“民生保障”与“依法履职”的双重平衡。

  3源头防控:从“解旧忧”到“防新愁”

  工作中,我市并未将“证缴分离”局限于历史遗留问题化解,而是以此为基础,延伸构建源头防控体系,避免新的“登记难”产生。一方面,与“一楼一策”深度融合:在制定每个“登记难”项目化解方案时,优先将“证缴分离”纳入可行性路径,针对开发商存续、失联等不同情况,定制差异化追缴方案。例如,对存续开发商,由资规、税务部门联合下发追缴通知书;对失联开发商,通过政府兜底垫付、后续司法追偿的方式,确保业主办证不受阻。另一方面,与“交房即交证”无缝衔接:在新开发项目中,将“证缴分离”的核心逻辑融入全周期监管,推行“交房即交证”常态化服务。通过提前核查开发商税费缴纳情况、建立资金监管账户,确保项目交付时业主即可同步领证,从源头杜绝“新账变旧账”。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办理“交房即交证”项目45个、涉及房屋1.2万套,群众满意度达98.6%。

  4经验启示:以改革创新回应民生需求

  我市“证缴分离”的实践,为解决不动产“登记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其核心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破传统流程束缚,通过制度创新分清责任、破解堵点;同时注重部门协同,构建“分工明确、联动高效”的工作机制,让政策落地更顺畅、群众办事更便捷。

  当前,我市仍在全力推进剩余19个“登记难”项目化解,其中12个项目已通过“证缴分离”明确办证路径,正聚焦消防整改等最后堵点加速推进。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优化“证缴分离”流程,针对剩余历史遗留“登记难”项目中的特殊情况,进一步细化实施细则,确保年底前实现问题项目“应化尽化”。同时,将“证缴分离”的成功经验转化为长效机制,融入不动产登记全周期管理,切实把不动产权证办成群众的“安心证”“幸福证”。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