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全红婵的“脚印”写满坚韧与担当

2025-11-13 17:11 阅读
大江新闻
全红婵在社媒上晒出多张全运会现场图

  “没有白走的路,对错都是我的脚印”——11月12日凌晨,18岁的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在社媒上晒出多张全运会现场图,并配上了这句话。短短十几个字,不仅是她运动生涯的真实写照,更成为当代奋斗者最质朴的担当宣言。在这个急于评判结果、追捧速成的时代,这位年轻运动员用脚下的每一步印记,诠释了成长的真谛与奋斗的价值,为我们提供了审视人生与时代的全新视角。

  拼搏是脚印最厚重的底色。全红婵的运动之路,从来不是坦途。全运会赛场上,她身贴肌贴带伤作战,即便“每天疼得不得了”,仍以高标准助力广东队斩获女子团体金牌。赛场之外,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付出:每天6小时以上训练,300多次陆上与水上跳跃的重复,这些枯燥的坚持刻下了她对事业的敬畏。18岁的身体发育更带来严峻挑战,身高增至1.6米、体重增加10公斤的变化,对跳水运动员的身体控制能力提出极高要求。为此,她每天称重数十次,将饮食严格控制在1200大卡,用极致的自律对抗成长带来的难题。这些脚印里,有汗水的浸润,有伤痛的磨砺,更有永不言弃的坚韧,成为奋斗者最珍贵的勋章。

全红婵备战全运会跳水比赛

  超越胜负的格局,让脚印更具深度。在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失利后,全红婵一句“尽力就好”的坦然,以及对对手的真诚喝彩,展现了超越年龄的成熟。她坦言“现在跳得不如从前,但内心很快乐”,这种与自我和解的态度,打破了竞技体育“唯结果论”的桎梏。面对网络上的质疑与批评,她那句“你继续讨厌我吧,我只会爽不会改”的回应,并非任性,而是对自我价值的坚定认同,让她在年少成名的光环下始终保持清醒。2025年经历的状态起伏与伤病困扰,甚至部分比赛的退出,这些看似“走偏”的脚印,恰恰丰富了她的人生轨迹,让她在顺境与逆境中都能坚守本心。这种不困于成败、专注过程的人生态度,正是当下社会最需要的精神养分。

  质朴的担当,赋予脚印时代温度。全红婵的“脚印论”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共鸣,源于其背后扎根生活的质朴底色。出生于广东湛江农村的她,最初的跳水梦想只是“包吃住、赚钱给妈妈治病”,这个纯粹的初心让她始终保持节俭本色——即便在奥运会夺冠后,仍会从国家队补贴中省钱寄给家人。她的担当不仅限于个人成长,更体现在对团队的坚守:全运会上为保障广东队团体金牌,她主动放弃单人项目,与新搭档仅磨合三周便带伤夺冠,用行动诠释了体育精神的核心要义。从科研工作者的攻坚克难,到乡村振兴中的扎根奉献,无数普通奋斗者的足迹与全红婵的脚印相通,共同构成了时代前行的坚实根基。

全红婵(右)与队员王伟莹参加全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视频截图

  新征程上,全红婵的“脚印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个时代需要的不是急功近利的“捷径”,而是脚踏实地的坚守;不是畏惧犯错的退缩,而是直面经历的勇气。同样,成长的价值不在于道路是否“正确”,而在于每一步是否走得踏实无愧。真正的担当,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是在鲜花与争议中坚守本真的清醒。

  人生如赛场,有巅峰亦有低谷。但每一个脚踏实地的足迹,都是对时代最好的回应;每一次不畏艰险的前行,都是对担当最生动的诠释。这,便是奋斗者最动人的生命脚印,也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陶成)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