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 云帆趁势扬 ——江西气象绘就低空经济发展新图景

2025-11-14 20:15 阅读
江西省气象局

  金秋时节,赣鄱大地低空领域热潮涌动,两场国际盛事接连登场:10月25日至30日,国际航联国际航联第十六届特技定点跳伞世界杯暨第一届特技定点跳伞亚锦赛在吉安桐坪机场成功举办,国际顶尖跳伞选手演绎“空中芭蕾”;10月31日至11月2日,南昌飞行大会低空飞行表演接续亮相,点燃现场观众热情。

  两场高规格活动精彩呈现的背后,都有江西省气象部门的全程“护航”,以硬核科技实力和精细化服务,积极探索和丰富气象服务保障的应用场景,筑牢“空中安全防线”,助推江西低空经济“振翅高飞”。

  破题:构建专业组织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做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战略部署,将其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江西省牢牢抓住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机遇,全面推进低空经济发展。

  气象条件是影响低空飞行安全的核心要素之一,与通信、导航、监视共同构成低空飞行安全的“四大支柱”。构建科学、精准、高效的低空气象保障体系,既是保障飞行安全的刚性需求,更是推动低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

  7月23日,江西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张莹调研低空经济气象保障工作时强调,要更好发挥气象在保障低空经济发展与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为促进低空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安全保障。

  在此背景下,江西省气象局突破传统气象服务“单一技术支撑”定位,构建“咬合式”治理融合机制。“通过设立江西省通用航空与低空飞行气象中心与江西省通用航空协调运行中心合署办公、完善跨部门协同全链条管理体系、构建‘省级中枢+市级支撑+现场保障’三级保障体系,形成江西低空经济气象服务‘制度引领、技术筑基、场景应用、产业赋能’的‘四维’模式,实现气象保障从‘基础业务’向‘深度治理融入’”跨越。”江西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傅敏宁在第二届低空经济气象前沿科技研讨会上向与会代表分享经验和做法。

  聚力:构建跨领域联动体系

  “各地要按照开放共享原则,建立气象与通信、导航、监视等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机制。”8月,江西省气象局联合省委军民融合办、民航、公安、金融监管、交通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开展通用航空与低空飞行气象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为构建跨部门协同、全链条行业管理的风险防控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时间回溯到2023年9月,为积极响应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低空经济的战略部署,江西省气象部门以通航机场气象服务为核心突破口,持续拓展服务边界,逐步构建起“有机构、有专班、有平台、有技术、有产品、有服务规范”的“六有”通航气象与低空飞行气象业务体系。该体系不仅涵盖应急救援、航空护林、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监测、遥感航拍、旅游观光、物流配送等关键领域,还能为各类固定翼、旋翼有人机及无人机提供专业气象保障服务。

  同时,江西省气象局推动建立低空飞行风险共担机制,鼓励保险和金融机构为低空企业提供基于气象风险许可的定制化产品与服务,探索低空飞行气象保险新业态。

  11月6日,一架双尾蝎A人工影响天气型无人机从抚州南城机场腾空而起。与此同时,江西省气象局与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在赣州市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关键领域深化合作,构建“监测—预警—作业—保障”全链条低空经济场景应用体系长远布局,推动气象低空技术应用赋能防灾减灾、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共筑气象与低空领域的全面协同发展的实践范式。

  筑基: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

  “我们借助增发国债气象项目,在桐坪机场新增一批气象观测设备,包括风廓线雷达、毫米波测云雷达及六要素气象站,有效填补桐坪机场气象观测空白。”10月25日,国际航联国际航联第十六届特技定点跳伞世界杯暨第一届特技定点跳伞亚锦赛开幕式现场,吉安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志萍介绍。“江西省通用航空与低空飞行气象服务平台及移动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车也在本次赛事保障中投入使用,为赛事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坚持“观测即服务”理念,江西以“省—市—现场”三级联动为路径,攻坚关键技术瓶颈,构建起覆盖“监测—预报—服务”的全链条技术体系。

  织就精密监测网络。依托重大工程项目,江西气象部门在通航机场、航线建设12部L波段、2部P波段风廓线雷达、6部毫米波云雷达、70部能见度观测仪,针对性建设一批六要素自动站,提升通航和低空重点区域垂直廓线快速精细化探测能力。全省风廓线雷达监测分辨率达96公里,低空三维大气实况分析产品更新频次达6分钟/次,水平分辨率3公里,垂直分层15层。

  提升精准预报能力。可生成40余类低空三维高时空分辨率预报产品,覆盖风、温、湿、能见度等关键要素,能精准捕捉低空颠簸、结冰等航危天气。低空三维风场模型本地化部署完成,垂直分辨率10-300米逐10米、300-3000米逐100米,为低空飞行提供精细化气象数据支撑。

  搭建精细服务平台。整合雷达、卫星、地面监测及飞行参数数据,建成江西省通用航空与低空飞行气象平台,实现所有通航企业气象数据“一平台服务”、气象数据与飞行数据“一张图显示”、气象高价值数据“一站式获取”,直通全省12个通航机场、95家飞行企业,提供起降场三维风场模拟、航路风险预警等定制化保障。

  构筑三级保障体系。全省所有通用机场塔台均设“气象服务保障岗”和“气象数据监控席”,实现气象保障与飞行指挥无缝衔接、全程覆盖。

  “针对跳伞比赛和飞行表演的专业特性,中心组建了由低空经济气象服务保障首席牵头的工作专班,建立‘实时监测、滚动会商、精准预警’的全流程保障机制,提前一周与有关地市气象部门工作人员沟通,掌握服务需求,联合制定服务专报模板和服务流程。同时,创新推出中英文双语气象专报,打破语言壁垒,让国外友人便捷获取精准气象信息。”江西省通用航空与低空飞行气象中心副主任龙余良表示。

  育才: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在推进低空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江西省气象部门注重加强学科建设,组建低空经济气象服务保障技术创新团队,联合中山大学、景德镇市政府承办“2025未来地球:科学与应用大会”低空经济气象分会场,搭建跨学科创新平台,逐步构建起“产教融合、学科共建、培训赋能”的人才培养体系。

  8月25日,由江西省气象学会主办的江西省通用航空与低空飞行气象服务培训班开班。经过五天的培训,所有学员通过考核,成为全省首批获得江西省通用航空与低空飞行服务上岗证的专业技术人员。

  9月9日,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西飞行学院在江西省气象局举行工作洽谈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为“江西飞行学院低空气象产教融合基地”揭牌。

  “航空与气象历来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希望两校在航空气象与低空气象的关键领域持续发力,共同培养真正‘懂观测、精预警、善服务’的复合型人才,为江西航空产业和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撑。”江西飞行学院校长龙国英在致辞中对合作前景充满信心。

  不仅如此,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已经编写出版《民用航空气象学》教材,填补低空微尺度气象教学空白;并与江西翱翔星云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建立“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融合机制,共建产教融合培训(实训)基地、联合开展无人机执照培训项目,打造出校企协同育人新范式。

  有志者,事竟成。

  在国际航联第十六届特技定点跳伞世界杯暨第一届特技定点跳伞亚锦赛上,中国队斩获世界杯10金7银3铜、亚锦赛13金7银7铜的优异成绩。赛后,中国队教练葛斌由衷感慨:“气象的判断对中国队的整体发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无独有偶,南昌飞行大会上,中国雄鹰表演队飞行员严聪直言:“对于每一位飞行员来说,气象专报都是非常重要的。”欧洲“空中骇客”飞行表演队飞行员马尔沙松·帕特里斯也深表认同:“获取天气预报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风劲帆满海天阔,奋楫潮头逐浪高。江西气象部门以制度创新为引领、以科技突破为支撑、以协同联动为纽带、以人才培育为根基,持续完善低空飞行气象保障体系,让精准气象服务贯穿低空经济发展全链条。从赛事保障到产业赋能,从技术研发到人才集聚,气象力量正不断激活低空经济“蓝海”潜力,为江西打造全国低空经济高地、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持久气象动能,在赣鄱大地上书写“气象+低空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篇章。(文/邓敏佳 杨爱萍 万成辉 刘程 审/俞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