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介入手术前,这3件事要知道

2025-11-19 04:16 阅读
大江网-信息日报原创

  介入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式,凭借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已成为治疗很多疾病的重要选择。但对多数患者而言,“手术”二字仍会带来紧张与不安,甚至因对术前准备不了解而影响手术效果。其实,只要提前掌握以下3个关键信息,就能更从容地迎接治疗。

  一、术前准备:这些细节直接关系手术安全

  介入手术虽微创,但术前准备的严谨性丝毫不能马虎,每一项操作都在为手术安全“保驾护航”。首先是饮食管理,护士会根据手术类型和麻醉方式,明确告知禁食时间,全身麻醉患者通常是术前6~8小时禁食、2~4小时禁水。这并非刻意为难,而是为了避免麻醉时胃内食物反流,引发误吸甚至窒息风险。若患者有糖尿病、胃病等特殊情况,需提前和医生沟通,以便调整饮食方案,比如术前少量饮用含糖水维持血糖稳定。另外,药物管理是容易被忽视的重点。若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降糖药、抗凝药(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需提前告知护士和医生。比如抗凝药可能增加手术出血风险,通常需要在术前1~3天停用,换成短效替代药物;而降压药、降糖药可能需要调整剂量,避免手术中出现血压、血糖大幅波动。千万不要因担心“停药影响病情”而隐瞒用药史,否则可能给手术带来安全隐患。

  二、心理调节:别让焦虑拖了恢复的后腿

  手术前感到紧张、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过度焦虑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血压升高,甚至干扰手术中的配合度。及时沟通是缓解焦虑的良药。如果对手术过程、术后恢复有疑问,比如“手术会不会疼”“术后多久能下床”,可以随时向护士咨询,她们会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专业知识,比如“介入手术会用局部麻醉,术中不会有明显疼痛感,术后6小时就能在床上活动”,用具体的信息打消顾虑。

  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调节情绪。比如术前一天可以听轻音乐、看轻松的书籍,避免反复思考“手术风险”;家人也可以多给予陪伴和鼓励,聊一些轻松的话题,转移注意力。如果夜间难以入睡,不要强迫自己“必须睡着”,可以尝试深呼吸放松:平躺在床上,慢慢吸气4秒,停顿2秒,再慢慢呼气6秒,重复几次,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帮助入睡。需要注意的是,若焦虑情绪严重影响生活,一定要告知护士,必要时医生会给予适当的药物帮助调节。

  三、配合要点:术前这些“小事”千万别忽视

  手术前的一些“小事”直接关系到手术能否顺利进行,护士提醒大家一定要重视。

  首先是个人物品管理,术前需要将首饰(如项链、戒指、手镯)、手表、眼镜、假牙等取下存放在家属处。这是因为金属物品可能会干扰手术中的影像设备(如CT、DSA),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甚至可能在手术中造成意外损伤。同时,不要携带贵重物品进入手术室,避免丢失。

  其次是术前检查的配合,手术前医生会安排一系列检查,比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有些患者可能会觉得“我平时身体很好,没必要做这么多检查”,但这些检查是医生评估手术风险、制定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比如凝血功能检查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风险,心电图可以排除严重的心脏疾病,若检查结果异常,医生会及时调整手术方案,确保手术安全。因此,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安排按时完成检查,若检查过程中有不适感,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另外,术前排便排尿也很重要。手术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护士会提醒患者排空大小便,若有便秘情况,术前一天给予开塞露等帮助排便。这是因为手术中若膀胱充盈,可能会影响手术操作(尤其是腹部、盆腔部位的介入手术),甚至可能导致膀胱损伤;而肠道内有粪便可能会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如果术前有排尿困难的情况,比如前列腺增生患者,要提前告知护士,必要时医生会放置导尿管,避免术中出现不适。

  介入手术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医生的专业技术,更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术前牢记上述3件事,做好准备、调节情绪、积极配合,就能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快速恢复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在术前有任何疑问或不适,一定要及时与护士沟通,医护人员会始终陪伴在你身边,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

  施文文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