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学在南昌”品牌 书写优质教育篇章——南昌大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11-19 05:05 阅读
江西日报

  “十四五”期间,南昌市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以一系列改革创新的扎实举措,回应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学得好”的热切期盼。

  5年间,一组组鲜活的数据勾勒出南昌教育的奋进足迹: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736所,在校生近百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6%;布局117个义务教育集团及城乡发展共同体,辐射带动380余所城乡学校;完成14所高中新建改扩建,新增学位2.31万个;教育财政投入稳定增长,近三年累计投入超445亿元……数字背后,是南昌教育迈向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更具活力的坚实步伐。

  扩容提质,筑牢公平基石

  “以前总担心家门口没有好学校,现在看着这么漂亮的校园、这么先进的设施,很放心。”在红谷滩区新投入使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行知学校,家长陈女士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市民的心声。这所学校的快速高标准建成并启用,是该市强力推进基础教育资源扩充的生动缩影。

  “十四五”期间,南昌市将学校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先行环节,打出“建、改、扩、并”组合拳。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实施《南昌市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规划投资140余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20所,新增学位19.2万个。同时,构建“名园办新园、名园扶普园、名园带民园”集团化办园模式,通过课程共享、师资轮岗等机制,实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全域辐射,并认定标准化幼儿园495所,有效破解“入园难、入园贵”。

  在乡村,一场以“六个到位”(统筹谋划、条件优化、学生关爱、交通服务、质量提升、经费保障)为核心的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工作全域推进。全市撤并100人以下学校303所,妥善安置学生5444人,新增校车、定制公交246辆,盘活闲置校园校舍114处,保障了乡村学生公平享有更高质量的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同样迎来格局之变。南昌中学等重点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仅用时3个月。以市属省级重点中学为龙头组建的6个普通高中教育集团,通过文化共融、资源共享、教研共建,探索着高中扩优提质的新模式。

  五育并举,完善育人链条

  今年清明节假期,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来自站前路学校的“红领巾讲解员”声情并茂地为游客讲述革命历史。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是南昌市创新打造“豫章‘同’行·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品牌的生动实践。

  南昌市深入挖掘英雄城红色资源,建立“红色基因+课程实践+协同育人”机制,联合高校共建思政名师工作室,推动思政教育从“单兵作战”向“系统集成”升级。在豫章中学,一堂思政课上,教师叶博宁用穿插着表情包和正能量网络视频的课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题讲得生动有趣。学生们争相举手分享身边巨变,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5年来,南昌市校园体育硕果累累——南昌二中足球队斩获第48届亚洲中学生U18足球锦标赛亚军,创江西校园足球最佳战绩;南师附小“小杜鹃”合唱团入围中国音乐小金钟奖全国20强……这些成绩,源于该市健全的五育培养体系。该市现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31所,并严格落实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要求。

  近日,在南昌二十八中人工智能教室,学生们正在调试探月车模型,备战国家级大赛。该校打造的“四个一”人工智能课程体系,让科创社团名额“秒空”。而在南昌二十三中,无人机教育更是玩出了科技含量,学生们通过听电机声音就能判断无人机状态,多次在国家级竞赛中折桂。

  目前,该市入选国家级科学教育实验区2个、实验校9所,省级科学教育实验区2个、实验校9所,共获得科学类竞赛国家级奖项299项、省级奖项1764项。

  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教育

  入学不跑腿、分班不找人——南昌市创新义务教育智慧招生入学平台,获评教育部“高效办成一件事”全国优秀案例,2024年服务13.2万个家庭,群众满意度达99.8%。

  作为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南昌市坚持应用为王,以数字化驱动教育服务升级。“智慧作业”通过智能笔等设备动态采集学情,为学生生成专属错题集并推送名师微课,实现从传统共性练习到个性化精准提升的转变。

  南昌市还创新打造南昌素质教育平台,整合280余家社会实践基地,推出六大类课程,实现一码通城、全域共享,累计生成实践记录超7200万条,助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打造“洪城慧悦读”品牌,搭建贯联市、区(县)、学校三级的智慧阅读平台,整合全市优质阅读资源,统筹各类阅读活动,记录每一次阅读行为,通过数字阅读塑造书香洪城,入选全国青少年读书行动优秀案例。

  融合共享,彰显教育温度

  教育公平的阳光,同样温暖着每一个特殊的孩子。南昌市以“适宜融合、普惠优质”为目标,构建“评估—安置—支持—发展”四位一体特殊教育服务体系,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7.9%。该市特殊教育学校“光明行”盲人跳绳队在全国性比赛中斩获多枚金牌,并荣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称号。

  校园之外,文明新风劲吹。在“爱我英雄城、见我文明行”号召下,站前路学校的“红荷志愿服务队”、南昌二十八中的“28发光体”等学生志愿者团队走进社区、走上街头,开展防溺水宣传、环境治理等志愿服务,用小手牵起大手,让文明的种子从校园向家庭、社会传递。

  从思政课上的思想引领,到社区里的文明实践;从智慧平台的便捷服务,到特教领域的静待花开,南昌市书写着“学在南昌”品牌的温度与深度,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刘春涛 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璋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