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银村直连重构乡村“三资”治理新范式

2025-11-19 18:40 阅读
大江新闻

  大江新闻讯(通讯员张涵)“以前报账要跑银行、送单据,来回折腾好几天;现在手机上提交申请,登录平台点一点就能完成,每笔钱的去向扫个码全清楚!”瑞昌市夏畈镇城门村报账员何会计的感慨,正是瑞昌市以数字化改革破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难题的生动缩影。

  为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银村直连线上支付功能,对村集体资金进行线上监管,让村集体资金在阳光下运行,瑞昌市锚定“规范、高效、透明”目标,以江西省“三资”治理大数据监管平台为支撑,联动金融机构构建全域“银村直连”体系,目前已实现全市162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推动村级财务管理从“人工管控”向“智慧治理”跨越,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市级统筹,以“制度+技术”筑牢改革根基

  瑞昌市将银村直连作为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的核心抓手,构建起“市级主导、协同监管、乡村落实”的工作格局。瑞昌市农业农村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组财务管理的暂行办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示例资料汇编》《瑞昌市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居)民委员会“政经分离、账务分设”的指导意见》《瑞昌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管理制度》和《瑞昌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细则(试行)》等5项机制制度,明确了财务管理、政经分离、“三资”管理细则等政策要求,规范村级“三资”管理。今年以来,通过抽查和全面审计,共发现问题692个,补登资产75宗、金额278.84万元,补登资源4宗、面积10154.84亩,向纪委监委移送问题线索13条,从源头铲除“账外账”“一言堂”滋生土壤。

  乡镇实践,以“特色+创新”破解治理痛点

  瑞昌市立足本地实际,推动银村直连与乡村治理深度衔接,全面明确资金申请、票据审核、支付审批等环节权责分工,构建“村级初审——镇级复核——平台备案”三级监管链条,形成“共性规范+个性创新”的实践模式。例如,夏畈镇聚焦“流程梗阻”问题,依托九江市“三资”治理大数据平台打造全流程线上闭环,即村报账员上传电子票据后,镇财经办与农商银行同步审核,系统自动生成凭证并完成支付,将原本需3天的业务周期压缩至4小时内。平台内置智能预警功能,对超预算、重复支付等风险实时拦截,并生成多维度分析报表,确保资金流向清晰可查。截至2025年10月份,夏畈镇12个行政村完成线上支付65笔、总金额142.4万元,实现“资金流、审批流、票据流”三流合一。

  全域成效,以“规范+透明”激活振兴动能

  瑞昌市创新构建了“平台监管+群众监督+纪委监督”的三重保障机制,借助江西省“三资”治理大数据平台,将集体收支明细、合同信息、资产变动等数据实时上传。同时,在乡村两级公开栏张贴“村务码上知”二维码,积极宣传、着力推动,引导老百姓主动扫码监督。此外,同步对接纪委“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形成监管闭环,实现村级资金的“穿透式”监管。例如,黄金乡创新推出了“四级清查+双平台联动”机制,通过“村级自查、乡镇清查、部门协查、纪委复查”摸清集体资产底数,并将农村集体“三资”数据同步接入江西省“三资”治理大数据平台与纪委“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全乡6个村实现财务明细实时共享。同时,该乡结合“屋场亮话”活动,现场公示重大项目收支情况,使群众从“被动知情”转变为“主动监督”。

  从“手工记账”到“云端管理”,从“群众疑惑”到“扫码监督”,瑞昌市以九江市“三资”治理大数据监管平台为支点,撬动了村级财务管理的“大变革”。随着银村直连模式的深化应用,一幅“管理规范、公开透明、群众满意、乡村兴旺”的新画卷,正在瑞昌市徐徐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