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铸“红医魂” 淬炼“药匠芯”——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以党建赋能新质生产力纪实

2025-11-20 04:57 阅读
江西日报原创

  在赣南革命老区的红色热土上,一家新型研发机构以其独特的发展路径引人瞩目: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以党建为“根”与“魂”,精心打造“红医魂・药匠芯”党建品牌,构建起人才聚、科研兴、事业强的良性生态,汇聚起一支含院士、国家级人才、博士教授等500余人的科研团队,走出了一条党建与科研同频共振、互促共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头雁”领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装上红色引擎

  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始终是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领导核心,是引领事业发展的“领头雁”。

  时针拨回至2021年,彼时生物医药产业被列为赣州市六大主导产业之一,重点布局在章贡区。怀着对红土地的深厚情感,在章贡区委书记连天浪的诚挚邀请下,生于斯、长于斯的李红良教授决定带领团队回到家乡,投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大潮。不久,他的团队联合章贡区与赣南医科大学,共同创建了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从此,这名既是“领航员”又是“排头兵”的院长,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融入研究院发展的血脉之中,推动研究院从无到有快速构建起覆盖基础研究至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如何发挥好党建作用,引领新型研发机构快速发展?章贡区从项目伊始就同步谋划、同步部署:研究院党委创新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将院长李红良、执行院长张鑫等核心骨干吸纳进党委班子,推动党建与科研从“两张皮”走向“一盘棋”。区委专门成立指导组,帮助研究院建立起理事会议事、党委定向、院长负责的特色管理机制和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定期研判的工作制度,确保党组织在重大决策中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

  党建赋能,科研团队注入红色力量

  坚强的组织领导为研究院注入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研究院创新药物研发中心,一场技术攻关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党建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团队在开发设计抗NASH新分子时,在关键的药物筛选环节接连受挫。这一问题在创新药物研发党支部会议上提出后,张金泉等3名党员主动站出来:“让我们试试。”他们的坚定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会上,党支部决定成立抗NASH新分子项目攻坚临时党小组,带头攻关。无数个挑灯夜战之后,他们借助AI技术构建起新的药物筛选体系,将活性命中率提升了2倍以上。

  “把党组织建在项目组上”这一机制成为研究院攻坚克难的关键一招。在承担国家重大课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任务时,同步组建项目攻坚党小组,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先锋岗,开展“揭榜挂帅”行动,引导党员在破解技术难题中打头阵。

  目前,研究院党委下设的5个党支部均与科研平台深度嵌合,由平台负责人担任党支部书记,形成了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头雁”方阵。通过聚焦理论武装、组织优化、队伍培育、业务创新、活动增效,推动党建在思想、组织、能力、业务、活动五个维度与科研全面融合。

  党员带头,健康产业插上红色旗帜

  动物大健康党支部的周磊,面对日均6至7个新增询单和逾百个在研项目,主动建立“三色预警”项目管理系统,成功解决7个重点项目难题;学科建设党支部的张家兴,将全部热忱投入科研细节,累计参与课题数十项,牵头举办SCI论文作图与数据审核专题培训数十期;品牌媒体部“00后”党员何苗,以做事用心、待人诚心的“双心”标准,策划50余项活动,设计物料上千件,成为团队多面手……

  研究院各级党组织的担当作为,不仅体现在科研攻关的第一线,更展现在服务社会的广阔舞台上。研究院通过组织开展科普志愿服务、宠物健康义诊等公益活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同时,牵头组建江西省宠物行业协会、女科技工作者协会,推动行业标准制定与人才培养,为地方产业升级注入持续动能。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研究院党委书记曾小英的这番话,道出了研究院快速发展的核心密钥。

  如今,走进研究院展厅,一系列科研成果令人瞩目:抗抑郁新药获得美国FDA上市批准;独立研发的猫心肥、犬心衰两个1.1类原创新药即将进入临床阶段;开发高端宠物功能性食品200余种……

  为科学注入红色基因,用科技服务健康中国。“红医魂·药匠芯”这一党建品牌,已深深融入研究院的文化内核,成为指引发展方向的精神旗帜。

  谢一鸣 邹晓春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美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