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激活动能 助推瓷都向新——珠山区探索创意设计与研发创新融合发展新路径

2025-11-20 04:57 阅读
江西日报原创

  “精湛的传统工艺与当代创意设计需要更好地融合,成为瓷都产业跃迁的新期待。”近日,景德镇木马轩逸设计中心创始人、设计师彭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景德镇设计生态转型面临高端人才外流、创意与产业脱节、资源平台缺位等现实困境。

  面对传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之问,景德镇珠山区以改革破题,争取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支持,建设景德镇创意设计中心,打破壁垒,重构生态,推动陶瓷产业逐步迈向设计赋能的新阶段,并吸引越来越多具备国际视野的设计师汇聚瓷都,让“景德镇设计”走向世界。

  人才聚变,从“工匠独守”到“跨界融合”

  “景德镇人力资源整体呈现制造业与陶瓷产业为主导的就业结构,对高技能、创意设计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远超过本地供给。”珠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股股长项龙表示,技能人才老龄化问题突出,年轻人才外出就业增多,造成本土设计师流失。

  人才是融合发展的核心。珠山区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着力壮大既懂设计又懂技术、既有国际视野又深谙本地文化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创意设计需要既懂艺术审美又懂材料科学的复合人才。”珠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委书记刘鎏说。

  针对创意设计人才关注的落户、融资、住房等痛点,珠山区以政策护航,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推出“景漂景归”人才落户“一件事”改革,将办理时限从7天压缩至1天,并配套提供人才公寓等。

  “以前产教融合深度不足,本地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多集中在基础操作或传统技术层面,创新能力和市场对接能力有限。”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产教融合处处长刘宏斌说。

  人才“活水”的持续涌动与滋养,使千年瓷都的创意设计产业迅速壮大。珠山区与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共建创意设计实验室、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立导师帮带机制,深化需求张榜、在线揭榜创意设计成果转移服务模式,从高校到市场,从教室到工作室,一条产学研用深度贯通的人才培养链已然成型。

  在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陶瓷制造实训工坊,学生曹远坤的陶艺作品曾在陶溪川集市实现一晚最高4000元的营收。该校通过“陶瓷工坊+集市”模式,让学生从创意设计到烧制成型、市场销售全流程实践,每年培养百余名复合型工艺设计师。

  如今,珠山区已成为全球陶瓷创意设计人才的“梦想试验场”,每年新增原创设计作品数以万计。

  技术赋能,从“经验烧窑”到“数字焕新”

  “当前,景德镇正面临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之困。”景德镇市玉柏瓷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玲珑艺术研究院院长李辉丰告诉记者,这座千年瓷都正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景德镇陶瓷传统手工工艺讲究个性化,但现代市场的竞争又呼唤技术创新,追求标准化、规模化,实现更高生产效率。

  如何让传统陶瓷文化历久弥新,融入现代生活?目前,景德镇陶瓷研究院依托瓷业文化遗产数据库共建共享机制,推动数字技术在创意设计领域应用,联合腾讯公司打造“千馆万瓷”数字版本库。版本库中已收录3000余个陶瓷经典纹样数据,通过AI辅助设计系统,结合3D建模、虚拟渲染等技术,帮助全球设计师通过云端平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寻找创意灵感,快速完成艺术设计作品,并实现72小时极速打样。

  在景德镇市珠山区三宝设计谷,一台VR设备前,记者戴上眼镜,手持虚拟工具,轻轻一点,一件元青花牡丹纹梅瓶的碎片在指尖“缝合”如初。这是景德镇陶瓷元宇宙馆的“虚拟修复大师”项目,让非遗修复技艺打破时空限制,走进寻常体验中。

  科技创新有望助力流落海外的陶瓷实现数字回归。在“千馆万瓷”数字版本库中,时域技术让陶瓷文物的微米级气泡清晰可见。这项由中绳科技自主研发的技术,可以对文物进行超高清数字化采集、还原与存档,有望迎来海外文物的数字化回归。“我们即将对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进行数字化采集,这件原产于景德镇的文物全世界仅有3件。”景德镇众瓷联陶瓷文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正医说。

  平台破壁,从“单一生产”到“全链赋能”

  平台建设是连接技术、人才与市场的关键纽带。但一直以来,景德镇现有的产业服务平台往往功能不全,缺乏对创意设计创新全链条的支持。

  “理想的创意设计体系应实现‘三链融合’(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和‘七方贯通’(政府、产业、学校、使用者、媒体、金融机构、设计机构),但以往现实中各方难以有效整合。”珠山区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君说。

  为突破系统缺失与整合不足的现实瓶颈,平台整合陶源谷、陶溪川、陶阳里等资源,串联设计、生产、销售全链条。通过制定《关于加强陶瓷创意设计行动计划》,推动成立创意设计协会,邀请全球工业设计、工艺技术、智能数字等领域的63名专家学者与行业精英组成专家委员会等一系列改革举措,逐步形成设计赋能产业、产业反哺市场、市场滋养设计的良性循环机制,在传承与创新中推动陶瓷产业迭代升级。

  平台是资源汇聚的“强磁场”。珠山区通过整合全域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完善设计端、生产端、销售端“三端融合”机制,构建“一轴三园七板块”联动格局,即以陶源谷艺术生活街区为主轴,辐射瓷源境、三宝设计谷、三宝蓬艺术聚落三大园区,重点建设国瓷头部企业基地、国际设计师工作室、陶瓷数智化平台等七大板块,融合创作、研发、展示、体验于一体,将三宝影响力逐步辐射至陶溪川、雕塑瓷厂、老鸦滩等园区,推动“三园”变“N园”,实现园区互补、产业共生。

  珠山区的探索证明,改革不是简单叠加资源,而是通过机制重构激发乘数效应。“一样一生”品牌创始人、设计师冉祥飞说:“景德镇的包容性让设计师找到归属感,而系统化改革通过打破壁垒,激发了产业生态的创新活力。”

  改革驱动千年瓷业焕新。珠山区紧扣创意设计与研发创新融合发展持续攻坚突破,健全完善全产业链、生态链市场化运营体系,强化“传统工艺+现代设计”产品研发,推动文化资源向产品、品牌高效转化,实现市场化运营与规模化发展质效双升,助力景德镇陶瓷产业从“制造”跃向“创造”。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宸廷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