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湾寻“痕”:半世纪前凿山者,赴一场岁月之约

2025-10-15 17:02 阅读
江南春晓晓

  秋光漫过罗湾电厂的山林,将山体上的洞口染得格外清晰。这天,这里迎来了一群身影特殊的老者——他们是19681978年间,罗湾战备水电站的建设者。山林间的每一步,都踩着当年的记忆;曾经在坚硬岩壁间凿洞建站的他们,终于回到了这片群山环抱的老战场  

   刚走到交通洞洞口,潮湿的风便裹着岁月的气息扑面而来。一位老者突然驻足,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洞壁内侧的钢筋接口,眼里瞬间泛起光亮:当年我就守着这一段绑钢筋。那时候洞里没灯,我们把马灯挂在岩壁上,灯光晃得眼睛生疼,也得盯着每一个卡扣拧到最牢固。有时候蹲得久了,站起来腿麻得走不动路,就靠着冰冷的岩壁歇两分钟,缓过劲来接着干。

  身旁另一位老者接过话头,声音里带着几分悠远的感慨:后来为了赶进度,我们寻思着不能总靠手凿肩扛,就琢磨着自己研发盾构机。图纸画了一沓又一沓,零件都是跑遍周边铁匠铺,一点点敲出来的。第一次试验那天,机器刚推进没几米就卡住了,大伙儿围着故障点熬了个通宵,最后还是没能成。他笑着摇了摇头,语气里却没有半分遗憾,只剩当年干事的热忱:虽说失败了,但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我们从没丢过。

        “那时候哪有像样的通风设备啊!又一位老者笑着补充,洞里的粉尘呛得人直咳嗽,我们就轮着班出去透口气,回来接着干。心里就一个念头:这是战备电站,早一天建成,国家就多一份保障!

  走到发电机组旁,一位老者轻声发问,语气里满是牵挂:这里头,还是当年那台6000KW的机组吗?我笑着点头,又细细解释:核心里的战备劲儿一点没丢,但早就升级成7000KW的了!现在发电更稳,还能灵活应对电网的各种需求。老人们听了,纷纷望向洞的深处,仿佛能透过厚重的岩壁,看见山体内奔流的江水——那江水,正续写着他们当年未竟的期盼。

  离别时,他们握着我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格外真切:谢谢你啊,带着我们把罗湾看了个遍。看到这里越来越好,我们这心里,踏实!我用力回握,语气里满是敬意:该说谢谢的是我们!是你们当年在洞里绑钢筋、凿岩壁,用血汗筑起了罗湾的根基。没有你们的奋斗,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接力!

  望着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山林间的风仿佛还在轻轻传递着当年的凿岩声、号子声。从他们手中接过这根沉甸甸的接力棒,我们定要守住战备电站的初心与责任,让山体内的每一根钢筋、每一台设备,都始终可靠;更要带着他们当年那股不服输的拼劲,在科技浪潮里不断革新,让这座藏在群山深处的水电站,永远闪耀着属于罗湾的、永不熄灭的光芒!

 

(国家电投江西公司罗湾电厂  曾登峰  胡洋华)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