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里相见欢

2025-10-15 19:33 阅读
南昌熊明(真寂)

文/南昌熊明

昨日翻到一篇十年前逛北京的旧文发了,今日干脆再发一篇追忆文章吧——《蒙古包里相见欢》。

我天性悲悯,容易伤感,常常无缘由暗自落泪,闻悲歌而饮泣,看悲剧而伤心。至于杀鸡,宰鸭,我更是不忍直视。以至于时至今日,一部《红楼梦》我硬是没有读完,每每读到贾母仙逝,总是忍不住掩卷悲泣,无法继续。古人云: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更何况在北京城里与众多的赣商精英回首告别?

——题记

那一次到京,主要是拜会赣商精英、老友程君。我和程君相初会于兰州,再聚于京师。接连几天听程君认真讲述他的人生故事、家庭故事、创业故事,个中曲折传奇,教我与他同悲同喜。

朋友程君,生于中国最美乡村,一十二三岁即辍学闯荡江湖,商海搏击。他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历尽沧桑,虽九死犹未悔,故能笑傲江湖,办公司,行慈善,事业拓展到全国各大城市,立足首都而合纵连横,交接四海精英。个中细节和跌宕起伏,不是三言两语所能概括。

说者平淡,听者动容。以至于在酒席上他程君越是殷勤,越是恭敬,越是慷慨,我却越是不忍心举杯,不忍心下箸。看着程君的虔诚,诚恳,更让我心中倍觉凄惶苍凉,百感交集,不由得使我忆起儿时乡村生活的穷困艰难来。

儿时,赤贫。家无隔夜粮,野无充饥菜,我们吃糠饼,挖野草,尝尽人间百味,苦度春秋,天可怜见。回首往事,令人唏嘘。

我们享用过北京杂酱面,北京烤鸭,还在三里屯品尝了北京“打边炉”。食间,只见厨师手持一根皮带似的面筋在手,扭动腰肢,双手上下翻飞,蹈之舞之。

一块阔似皮带的面筋,在眼花缭乱的瞬间,变身为一片轻纱,撒开去,却原来是一根根银丝细面。朋友说这是北京的“撑面”,又称作“打边炉”。吃饭时还得系起围兜,好像穿越到了幼时。叫人忍俊不禁。

程君好客,某日中午又邀请了一班好友乡亲,赣商骄子,在郡王府附近为我们饯行。

我们的车队在雾霾中行进,忽然有一座座蒙古包映入眼帘,辕门外还有勒勒车摆放。一件大型铜雕赫然在目,上书“蒙古大营”四字。铜雕造型古朴,雄浑厚重,一种历史沧桑感沉重感扑面而来,使人疑心此地是否真的曾经驻扎过蒙古铁骑或有蒙古部落在此栖息繁衍。原来,程君今日借蒙古大营为我们献上民族风味的饯行酒。

走过蒙古大营,我们步行来到“蒙古风情园”,一座座仿蒙古包的酒家,便是通常意义上的酒店包厢。在辕门里的空地上,居然还有咩咩叫的羊,有膻味扑鼻的骆驼,在露天的圈栏里作活广告,招揽客人。

这里有不少大树,树干笔直,修长。但都木叶尽脱,树干和枝桠直愣愣的向上生长,加上雾霾沉沉,遮天蔽日,抬眼望去,旷野空蒙,雾霾沉沉,还真有几分塞北荒野的凄清荒凉。教人不知今夕何夕,分不清城市草原。

橘红的太阳,有气无力,高悬树梢,脑海中浮现出唐人“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的诗句来,使人仿佛置身于漠北草原,绝域苍茫。虽然雾茫茫寒气逼人,但仰望直插苍穹的树梢,仰望天心那橘红的太阳,心中却油然而生出一种出塞戍边,建功立业的豪迈情致。

穿着蒙古民族盛装的帅哥、美女逐渐汇拢,款款而来,进帐篷为客人献上蓝色哈达,并献酒。

一霎时,马头琴响起,电子琴伴奏,俊男靓女时而载歌载舞,时而环圆桌侍立。那些姑娘身材高挑,面容姣好,果然是有“行走时香风细细,坐下时淹然百媚”之姿。

她们一个个身穿华丽的蒙古民族服饰,光彩夺目,正大仙容,如仙女下凡,似飞天再现。有的眉目含笑,婀娜多姿,百媚生娇。有的却面冷艳孤傲,法相庄严。她们的服饰颜色艳丽,且多彩多姿,极像敦煌壁画中的人物服饰,又像一些石窟中的彩塑衣装。

她们头上的帽子,更是引人瞩目。帽子高达一尺多长,堪称“高帽子”。帽子顶部有的隆起似宝塔溜尖,塔尖有红缨一束。有的却像今人的靴子筒一样呈圆柱状,上镶嵌有红宝石。帽子在额头左右两边,各有“冕旒”一行(一行4~6串珠子,长约2、30公分),走起路来不住的颤动,分外妖娆。

座中客人,披着刚刚她们敬献的哈达,离座去与这些身着民族服饰的姑娘合影留念,她们眉角现三分浅笑,面庞留几分冷艳,表演得恰到好处,气氛融洽、妥帖。但冷傲者却依旧如如不动,目不斜视,如汉魏石窟中的造像,端庄大气。两厢比照,令人忍不住想笑。难道这些演员也是红脸与黑脸同台登场,各司其职乎?

座中尹姐,供职央媒,她见多识广,听我一番点评后哈哈一乐。尹姐说:“模特都不是这样的呀!你见过几个模特和观众嬉闹的。那还不早被拐跑啦?”一语道破天机,我亦当下释然。

筵席开始,程君率先将三杯白酒倒入碗中,一饮而尽,端的是豪气干云天,吸尽西江水。遂举座欢心,起身回敬。

酒过三巡,在蒙古马头琴声中,在身穿蒙古服饰的姑娘、汉子嘹亮悠扬的歌声中,披红挂彩的烤全羊推进来了。程君盛情邀请著名探险家、《赣风》杂志社社长秦洪渊先生与程君一道,为烤全羊剪彩,宾主挥刀,剪彩剖羊,并有身着民族服饰的帅哥美女在旁献酒,歌唱。顿时,蒙古包里面掌声响起来,美酒喝起来,知心的话儿说起来,草原歌曲唱起来……

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天籁般的马头琴声,天籁般的草原歌唱曲,回荡在蒙古包里。强烈的视听盛宴,冲击着,兴奋着,调动着我们对辽阔草原的无限神往,将我们的思绪引入草原那空灵奇绝,的旷美意境之中。这无异于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精神的抚慰!

程君真是热情似火,酒酣耳热之际,程君居然拿起话筒,为坐中诸君放歌一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原唱腾格尔。曲调雄浑激越,抑扬顿挫,我一直是喜欢听的。程君现场放歌——在这朋友分别之际,老友重逢之时,此曲经自幼闯荡江湖,历经人世沧桑的程君演绎出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是他用歌声向众位乡亲叙述他的奋斗历程,用心在呐喊。

程君的歌唱如泣如诉,马头琴声慷慨悲凉,那种悲壮凄婉之情,颇有燕赵多壮士,易水风萧萧之铿锵亮烈,教人腹内车轮转,离人悲断肠。那气势和情感,绝对盖过腾格尔的原唱,令人唏嘘动容,潸然泪下。

一曲歌罢,众宾皆叹,掌声雷动。我百感交集,心头一阵酸楚,举杯趋前,与程君碰杯,四目相视,莞尔一笑,一饮而尽,以示敬意。坐中泣下谁最多?南昌熊明衣衫湿!

“人是一家人,亲是一家亲,事是一家事!”程君致辞时掷地有声的话语,在耳畔激荡回响······

往事悠悠,随风而散。情暖心间,感恩遇见!愿国泰民安,经济发展。天天都是好日子!

南昌熊明,号泥巴道人、真寂。作家。独立文化观察家。书法研究者。书画有禅味,文章有机锋。一支金笔,风云入怀。各界精英,尽在毫端。用爱心拥抱生活,用书法抚慰人心。从事评论、禅意书法、回忆录、专访等*

寻求真实,解析人生!熊明书法潇散圆融、静穆自然,得八大神髓、有弘一意韵!被誉为“禅意书法”。以文会友,广结善缘。

承接写私人传记、家庭小史。人世风景,前尘影事,都已成渔樵闲话,饭后谈资。

我写人物,摒弃假大空,拒绝千人一面。讲究直见性命,倾听肺腑之言,畅谈生命体验,还原人世间那年那月各色人等的任侠使气血泪情仇……还原一个个有血有肉会哭会笑的鲜活的生命个体!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