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小牛耕田随吟

2025-10-16 07:30 阅读
好德

   七绝*小牛耕田随吟
      文/邓昭泉

    耕田黄犊水烟寒,
    耘者扶犁开泥丸。
    若问此时农作事,
    谁怜辛苦口中餐?

诗评:《七绝·小牛耕田随吟》一诗以质朴语言勾勒出农耕艰辛的生动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农人命运的深切关怀。以下从意象营造、情感表达与思想深度三方面展开评析:
一、意象经营:寒色画卷中的生命张力
首句“耕田黄犊水烟寒”以冷凝笔触定调,“水烟寒”三字既描摹春寒料峭的田间实景,又暗喻劳作环境的艰涩。黄犊与烟寒的视觉对比,凸显出幼弱生命对抗自然之力的坚韧。次句“耘者扶犁开泥丸”,“开”字如金石迸裂,既表现犁铧破土的动态,又暗合农人绷紧的筋肉线条,使泥土在诗中不再是田园意象,而成为需要征服的沉重存在。
二、情感脉络:从具象劳作到终极叩问
前两句白描蓄势后,第三句以“若问”转入哲思层面。农作事本寻常,但经由寒烟、泥丸的意象铺垫,已承载起生存重量的隐喻。结句“谁怜辛苦口中餐”的诘问,表面指向对农人个体的关怀,实则拷问着粮食生产与价值回报的社会悖论。这种由物及人、由人及世的情感递进,使二十八字竟现出恻隐之心的深广维度。
三、思想纵深:农耕文明的现代镜鉴
诗中“黄犊”与“耘者”构成微妙的共生关系:初生牛犊犹知奋进,而扶犁者皱纹里沉淀的却是世代相传的宿命。这种设置使诗歌超越即景偶感,触及农耕文明中生命循环的永恒命题。在机械化耕作的今天,诗人重拾牛犁意象,既是对农耕记忆的挽歌,亦是对物质社会中劳动价值的重新发现。
结语:
此诗延续了李绅《悯农》的悲悯传统,但在意象凝练处更见现代质感。当“泥丸”在犁铧下翻滚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土地的开垦,更是对文明根脉的执着叩问。这种将具象农事提升至生命哲学高度的尝试,使古典诗体焕发出新的思想光芒。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