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座是情分,不让座是本分

2025-11-07 06:59 阅读
正会说

规则面前,谁也没有“道德特权”

近日,一则“男子高铁请求让座被霸气回怼”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一名光头男子以“人就要做好事,你是人吗?”要求年轻乘客让座,遭到对方强硬回绝。12306客服随后回应,此类情况工作人员会先协调,若无法协调则依法处理。

看完光头男子咄咄逼人的言行,相信多数人不会认为他配得上让座优待。年轻乘客的回怼虽然直白,却是被无端冒犯后的自然反应,他没有义务承受这种道德绑架和人格侮辱,用硬气捍卫权益,申明底线,这种反应并不过分。

舆论场上,每当出现让座纠纷,“让座是情分,不让座是本分”的观点总会获得广泛认同,道出了道德不能凌驾于权利之上。

公共空间中,规则是基石。道德感可以视为对规则的一种润滑,没有人可以超脱规则之外。当规则被践踏,必然造成他人权利的损害,就算是再强的道德优越感也无法弥补的。

此事的是非曲直十分清晰——年轻乘客不让座是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光头男子企图以道德绑架他人,无论在契约规则还是公共礼仪上都站不住脚。从其言行举止看,更像是个缺乏基本素养的粗鄙利己主义者。

网络评论的一边倒,反映了公众的普遍态度,人们早已厌倦了那种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绑架。公共空间内,每个人都拥有与他人同等的合法权利。即便是弱势群体,在自然理念上也没有超脱规则的“道德特权”。

在许多公共场合,依靠年龄、代际等身份要素索取权益的做法已经越来越不灵验。

当然,这不是要否定道德价值,也不是排斥同情心。恰恰相反,越是在细微分歧就容易引爆纠纷的今天,越需要强调同理心的意义,越需要呼唤宽容的力量,越需要凝聚向善向美的共识。

只是,那种基于所谓身份优势的、乡愿的、“霸凌式”的强迫让座行为,已经很难被年轻人接受。原因非常简单,公共秩序的良性运转依赖于共同的规则,当规则不被遵守,当个人合法权益被无端挑衅,敢于说“不”,就是捍卫社会秩序的底线。

这不是道德的退场,而是规则的归位。当每个人都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利边界,公共生活才会更加和谐。

规则意识不是冷漠的代名词,恰恰是现代文明社会最需要的温度。那种既不灼伤他人、也不委屈自己的恰到好处的温暖。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