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的来信

2025-11-07 15:52 阅读
拾柴

南昌的冬,是悄无声息地来的。没有北国那样呼啸的北风,也没有漫天飞舞的雪片;它只是像一个远道而来的、有些腼腆的客人,在暮秋的尾声里,轻轻地叩响了门环。你若不留心,几乎要错过这最初的讯息。阳光还是那般模样,只是力道软了,斜斜地照在斑驳的瓦檐和行人的肩头,像一杯渐渐冷下去的浓茶,失了那股子暖透心肠的劲儿。风里带着的,是赣江水面上升腾起来的、湿漉漉的寒气,不刺骨,却丝丝缕缕地,直要钻进你的衣衫缝里去。

这时候,街坊邻里间的问候便也换了腔调。碰见了,不再说“吃了冇”,而是搓着手,呵出一口白气,笑道:“立冬了,要补冬咧!”这是一句极郑重的宣告。于是,家家户户的厨房里,便都酝酿起一场温暖的“兵变”。瓦罐是这场仪式里当仁不让的主角。主妇们早早地将它从壁橱里请出来,用清水洗了又洗。那粗粝的、沉甸甸的陶罐,仿佛天生就是为了承载这冬日最初的暖意。

菜场里,卖羊肉的摊子前便格外热闹起来。南昌人是不大耐烦那些花巧的炒与涮的,他们笃信,最好的味道,必得文火慢炖,将那一点精华都逼到一汪汤里才罢休。大块的带皮羊肉,红白相间,买回家去,与那去了皮的生姜块、整根的葱结,一同投入瓦罐宽广的怀抱里。水要一次加足,然后便将它安置在煤炉的那个最小的圈上,任那一点幽幽的、蓝汪汪的火苗,在罐底不疾不徐地舔着。这光景,常要持续一个下午。

你且忙你的去,那香气却是关不住的。它先是一缕极淡的、带着腥膻的热气,从罐盖的缝隙里试探着逸出;渐渐地,那气味厚实起来,姜的辛辣与葱的辛香,像两位高明的法师,将那一点膻气点化成了一种醇厚的、诱人的鲜。这香气弥漫开来,充塞了堂屋,漫过了天井,甚至飘到巷子里,与别家的鸡汤香、老鸭汤香混在一处,成了一条无形的、暖和的河流,在立冬的薄暮里静静地流淌。这便是一种实在的、可触摸的幸福了。

待到夜色四合,华灯初上,一家人围桌坐下。那滚烫的瓦罐直接端上桌来,揭盖的刹那,一团饱含着无限滋味的热雾“噗”地涌出,几乎要将屋顶的灯也熏得朦胧了。汤是浓郁的、乳白色的,表面浮着一层金黄的油珠。先舀一碗汤,什么也不就,小口小口地呷下去。那汤水滑过喉咙,一股热流便立刻从胃里扩散开,通向四肢百骸,将那一整天积蓄在骨子里的湿冷寒气,都温柔地驱散了。这时候,窗外便是起风了,便是下雨了,又有什么要紧呢?屋里有这满案的暖意,有家人红润的面庞,这冬,便算是安安稳稳地立住了。

我想,这大约不是懒,而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了。他们晓得,与自然较劲是愚蠢的,不如顺着它的脾性,用一种最朴素也最隆重的方式,为自己,也为家人,筑起一道抵御寒冷的、温暖的防线。这防线,不在高墙厚瓦,就在这一罐汤里,就在这围坐的方桌之间。

古人将今日定为“立冬”,真是再恰当不过。冬,确乎是立起来了,立在了日历上,立在了风声里,也立在了人们需要温暖慰藉的心坎上。而南昌人,便用他们的瓦罐,用一种近乎于虔诚的炖煮,在这天地始冻的日子里,为自己立起了一个温暖的、坚实的开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