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自己,何时都不晚

2025-11-17 16:18 阅读
萧宇随笔

最近一段时间,“萧宇随笔”的更新算比较勤,有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陆续关注了此号,也有一些青年教师给“萧宇随笔”后台留言,希望笔者写一写对学习的思考。笔者梳理了一下,在目前写下的教育思考中,有学校党建的、文化的、育人的都写过,谈学习确实未曾写过。

实话说,笔者对学习的思考并不深,但还好笔者到过不少学校,与蛮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作过深入交流,聊一聊自己的粗浅想法还是可以的。这些天,带着这一问题,无意间看到新余市渝水七小党总支部书记陈 忠英的微信签名——深耕自己,何时都不晚。这不就是笔者想表达的观点吗?从教育者而言,要点亮他人,就需要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持续深耕自我。

不论是谁,终其一生寻找追求的都是自己喜欢的生活和想成为的人这是人的梦想。而要实现梦想,每个人都需要经历一段时光——或许付出了很多努力却看不到结果的日子。在那段时光里,没有鲜花与掌声,只有沉默的坚持与看不见结果的付出对青年教师而言,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早已怀揣对教育的热忱与理想,但真正的成长往往始于站上讲台后的日复一日。备课、上课、反思、再出发,每一个环节都是自我雕琢的过程。生活就是这样,总在不停地追梦,却也总在无声处积蓄力量。梦想在,生活就不会嘲笑你,因为追梦人本身就值得敬重,而如果嘲笑你,则是因为并未付出与梦想匹配的努力。

追逐梦想,就需要深耕自己,在学习中不断拓宽认知的边界,在反思中锤炼思想的深度。最好的学习就是读书,在书中寻找自己发现自己,或是反省自己。当我们愿意每天坚持学习,我们就能在每个平凡的一天中积累沉淀,也就是拥有了改变人生的力量作为年轻教师,更应以书为灯,在浩瀚知识中汲取养分,于教育实践中反复淬炼。深耕自己,不是为了被看见,而是为了让内心的火苗不熄。每一次备课的推敲,每一堂课的反思,都是成长的印记。

言至此,笔者想起九江市双峰小学对青年教师培养有“八个一”标准,也就是写一手规范字、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上一堂优质课、获得一次校级以上荣誉、撰写一篇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有一项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特长、设计并制作一套课件获市级以上奖项,参与一项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每一名青年教师都需要达到“八个一”标准,才能算“出师”。这“八个一”既是标准,也是青年教师深耕自我的路径。只要步履不停,平凡的日子终将凝聚成光,照亮前行的路。

是呀,改变人生的力量,从来不是石破天惊的瞬间,而是平凡日子里的持续沉淀笔者的外甥今年考上的研究生,在这之前,大学毕业的他先是在一所中专做数学代课教师。那段看似平凡的代课时光,对他而言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他与发微信说,中专学生的数学底子普遍较差,教起来特别吃力,常常备课到深夜,就为了把一个知识点讲得更透彻。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后,他总结出“五分钟集体朗读公式法”,每次课前,与学生一同用五分钟朗读重点公式和概念,强化记忆、培养语感。这一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力,也让他在教学中找到了成就感。他渐渐明白,教学的意义不在于舞台的大小,而在于是否真正触动了心灵。

深耕自己,何时都不晚。不论是对于双峰小学的教师来说,还是就笔者的外甥而言,“八个一”标准的磨砺和“五分钟集体朗读公式法”的坚持,都是对深耕二字的生动诠释,都是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将平凡锻造成不凡。深耕不是轰轰烈烈的宣告,而是静水深流的积累。每一个默默备课的夜晚,每一次耐心的课堂重复,都在为未来的突破积蓄力量。教育如此,人生亦然。

笔者认为,深耕的本质,是让生命始终处于未完成的开放状态,在持续的自我创造中超越时间的局限。因为真正决定一个人高度的,从不是起点的高低,而是途中是否始终向前。只要脚步不停,微光终会汇聚成炬。

对于教师而言,既是深耕者,也是深耕的见证者因为教师这个职业就是见证泥土中的静默生长,见证破土而出的每一道裂痕。课堂上的每一句讲解、每一份教案、每一次与学生的目光交汇,都是深耕的刻度。这或许就是教育最深的意味——不是灌输,而是唤醒;不是塑造,而是成全

人生亦如此,何时开始深耕都不晚我们每一次向内的探索,都是对生命无限可能性的确认;每一次对自我的超越,都是对精神高度的重新丈量。在这条没有终点的道路上,我们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既是探寻者,也是照亮他人的灯火。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