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对中华田园犬“松绑”,文明养犬方为关键要义

2025-07-03 10:04 阅读
笨鸟大

多地对中华田园犬“松绑”,文明养犬方为关键要义

近日,“中华田园犬禁养”这一话题,在网络上掀起热议浪潮,引发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令人倍感欣喜的是,近几个月来,广州、深圳、长沙等多个城市纷纷对中华田园犬“解禁”,迈出了意义非凡的一步。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对本土犬种价值的重新审视,更深刻反映出养犬管理理念的与时俱进。

长期以来,中华田园犬在部分城市被列入禁养名录。究其原因,主要是它被笼统地归类为“烈性犬”,被认为对陌生人具有较强攻击性,且因品种不纯、基因不稳定,被视作城市居民安全的潜在威胁。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简单粗暴的“一刀切”禁养举措,并非解决问题的良策。中华田园犬作为中国数千年农耕社会的忠实伙伴,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国人成长,承载着深厚的情感纽带与文化记忆,无疑是我国本土珍贵的犬种资源。

广州的调研数据显示,田园犬伤人率竟然低于部分素有“温顺”之名的犬种;长沙的论证会也明确指出,犬只的攻击性更多取决于后天教养,而非单纯的品种基因。由此可见,我们绝不能因个别犬只的不当行为,就对整个犬种全盘否定。真正需要着重规范和管理的,是养犬人的行为举止。

在日常生活中,因养犬不规范而引发的矛盾冲突屡见不鲜。我自己就有过小时候被狗咬的经历,至今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也因此对那些不文明的狗主人格外反感。遛狗时不牵狗绳,任由犬只在公共场所随意大小便且不清理,弃养行为导致流浪犬数量增多等现象,不仅严重影响环境卫生,更给他人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这些不文明养犬行为,才是导致公众对犬类产生反感,进而推动禁养政策出台的关键因素。

如今,中华田园犬的“解禁”,是科学认知战胜偏见的成果,但解禁并不等同于可以毫无约束地随意养犬。养宠人士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做到终生不弃养。每一只宠物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既然选择接纳它成为家庭的一员,就理应对它的一生负责到底。出门牵狗绳,这是养犬最基本的准则,不仅能防止犬只意外走失、遭遇车辆碰撞,更能有效避免犬只突然攻击路人,切实保障他人安全;及时清理犬只粪便,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同样是养犬人义不容辞的义务。此外,定期为犬只注射疫苗、安排体检,并对其进行必要的行为训练,使其养成良好习惯,这些都是文明养犬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除了养宠人士的自觉自律,相关部门也需强化管理与引导。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养犬管理制度,加大对不文明养犬行为的惩处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文明养犬的意识,普及科学养犬知识。唯有政府、社会与养宠人士齐心协力,方能营造出人与犬和谐共处的美好环境。

中华田园犬的“解禁”,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让我们看到城市管理正朝着人性化与科学化方向发展。希望在未来,无论是中华田园犬还是其他犬种,都能在文明养犬的规范框架下,与人类友好相伴,让我们的城市处处洋溢着温情与和谐。 #大江干饭人#  #赣鄱大地书写青春#  #笨鸟有话说#  #大江新闻宠粉节#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