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牌消费金融ABS融资“减速”,今年上半年发行规模同比降超2成

2021-07-07 23:03 阅读
《赣商》杂志

记者刘德禄 实习记者丰凤鸣报道

作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重要的融资手段之一,消费贷资产证券化(以下简称“ABS”)发行今年出现了降温迹象。7月5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上半年共有捷信、兴业、湖北消费金融等三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发行ABS融资共61.08亿元。相比之下,2020年上半年,发行ABS的消金公司数量同是3家,额度达79.47亿元。即今年的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3.14%。

实际上,自2016年1月中银消费金融发行第一单消费贷ABS以来,2016年至2018年,持牌消费金融ABS发行总量逐渐攀升,分别为45.04亿元,139亿元,140.55亿元,并于2019年达到185.44亿元。但随后获批数量及额度均出现下滑,2020年这一总额降至123.65亿元。今年上半年更是进一步缩水。

从原因来看,在资金来源更趋多元化之外,这主要和消费金融公司客群受疫情负面影响相对更大,资产质量有恶化趋势,以及各家机构发展策略、风控标准调整等因素有关。多家研究机构预计,随着资产质量好转、市场信心恢复,消金ABS发行规模“回暖”有望。


持牌消金ABS发行“降温”

由于不允许吸收公众存款,融资一直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ABS融资最大的优势是成本低。一般来看银行间ABS产品利率约为4%-6%,交易所ABS利率约为5%-8%。而通过信贷方式融资成本至少在6%以上。另一方面可以优化资产结构,提高公司流动资产的比例。”一家持牌消金公司从业人士这样向记者这样解释ABS发行升温的原因。

不过,消费金融公司发行ABS的门槛不低。根据相关规定,消费金融公司申请ABS资质需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最近三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监管指标符合要求;具备所需的专业人员和完善的处理系统等。此外,在发行前,消费金融公司还需要取得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的批准。今年1月26日,河南银保监局核准中原消费金融ABS发行资格。由此业内获批ABS业务的持牌消金公司增至14家。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今年上半年底,全市场共有7家消费金融公司作为发起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参与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分别为捷信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和锦程消费金融。

从近年发行金额来看,自2016年1月中银消费金融发行第一单ABS以来,至2019年持牌消费金融公司ABS的发行数量和发行总额逐年增长。具体来看,2016年至2018年,持牌消费金融ABS发行总量分别为45.04亿元、139亿元、140.55亿元,并于2019年达到185.44亿元。同时逐年的ABS发行单数分别为3单、6单、5单、9单。

图片1.png

不过,近两年持牌消金的ABS项目获批数量及额度均出现一定下滑。2020年消费金融公司ABS总量降至123.65亿元,发行单数也降至6单。今年上半年,共有捷信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3家消费金融公司发行了5单项目,发行总额为61.08亿元。相比之下,2020年上半年共有捷信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3家消费金融公司发行了4单项目,发行总额为79.47亿元。即今年上半年持牌消金ABS发行“降温”迹象更加明显。

图片2.png

图片3.png

这在监管鼓励消费金融公司开展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的行业背景下更加引发关注。去年12月29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发布。其中针对增强消费金融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上述文件提出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支持消费金融公司通过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开展正常类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进一步盘活信贷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融资结构,降低流动性风险。

同时监管也明确相关业务开展要严格执行《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的通知》的要求。属地银保监局应关注相关基础资产合规性、资本和拨备计提准确性等。


疫情负面影响逐步恢复“升温”有望

对于上述现象,行业人士给出了多方面原因分析。“从各家机构的自身情况出发,不同消金公司在融资渠道上的选择偏好也不同。比如银行系消金公司背靠母行,同业负债是其主要资金来源。总的来说需要从资金成本、融资规模、融资效率以及流动性管理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某消费金融内部人士表示。

目前消金公司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同业拆借、股东存款、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债等。记者注意到,在ABS发行减速的同时,消金公司一些其他渠道融资进度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例如,金融债是相较ABS而言融资成本更低的一类工具,发行门槛也更高,需满足资本充足率不低于监管部门的最低要求、最近三年连续盈利等条件。截至目前,获得发行金融债的消费金融公司仅有5家。回顾来看,近三年消费金融发行金融债的数量和发行总额逐年增长,2018年至2020年发行总量分别为15亿元、50亿元、95亿元。据记者统计,2021年,已有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三家机构共发行6期金融债,发行总额已达81.5亿元。票面利率从3.55%到5.3%不等。

图片4.png

行业普遍认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作为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公司成立初期可用融资渠道有限,因此较为依赖同业借款等某几类融资来源。随着消费金融公司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监管方的支持,消金资本补充的渠道将会越发多元化。这也是不同渠道融资规模此消彼长的一个原因。

此外,2020年以来疫情对消费金融线下场景的冲击,以及整体资产质量的下迁等行业背景因素不容忽视。中债资信发布的研报指出,疫情期间,与其他信贷ABS产品相比,消费贷ABS基础资产逾期率和违约率的均值和整体涨幅均最高,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其更易受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而产生大幅波动的特性。且中债资信疫情期间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消费金融公司存续项目的基础资产累计违约率实际表现约为银行的9倍,说明消费金融公司的客群表现受疫情负面影响相对更大。

央行今年2月份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在我国消费贷款快速扩张过程中,部分金融机构忽视了消费金融背后所蕴含的风险,客户资质下沉明显,多头共债和过度授信问题突出。2020年以来,部分银行信用卡、消费贷不良率已显现上升苗头”。行业人士表示,考虑到场景等风险的扩散,多数消金机构都主动调整发展策略,放缓了业务扩张的步伐。例如,在消费贷ABS基础资产信用风险的把控方面,消费金融公司普遍主动提高了授信门槛。据悉,某消费金融公司寻求业务转型,旧产品主要以第三方渠道获客,静态池违约率水平较高,为5%左右,新产品转型为自主获客模式后,静态池违约率水平有明显下降,降为2%以下。

消金机构发展脚步的放缓从股东增资方面也可见一斑。2019年、2020年全年,分别有10家、3家持牌消金公司完成增资,合计增资金额分别为65.72亿元、11.4亿元。2021年消金机构增资情况明显减少。仅今年3月26日,杭银消费金融注册资本由12.60 亿元增加至25.61 亿元。新增股东为迪润(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是滴滴全资控股子公司,持股比例为33.34%,成为该消金的第二大股东。

不过,多份研报均强调,疫情对消费贷款的负面影响在逐步恢复,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改善和消费金融行业严监管趋势,将利好消费贷ABS基础资产质量。预计2021年银行间市场或将迎来消费贷ABS发行新主体,消费金融ABS市场“升温”有望。


本文由《赣商》杂志旗下新媒体·洞见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线索征集热线:18519027831。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