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牌消费金融管理层持续“换血”,今年来13家机构22名董监高履新

2021-07-08 18:03 阅读

图片16.png

记者 谢奀国 实习记者 丰凤鸣 报道 

原总理经任职仅一年时间,7月6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公告显示,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新任总经理李佳的任职资格获得核准。 

图片17.png

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董监高人事变动频繁的情况在今年持续。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3家消金机构相关高管任职资格获得银保监会批复同意,其中部分消费金融多个高管职位均发生变更,因此履新人员数量总计达到了22人,其中不乏董事长、副董事长、总裁等重要职位。 

消金机构对管理团队人才选拔的越发重视,可能与消费金融行业即将迎来的监管“大考”有关。今年1月13日,银保监会下发《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下称《办法》)。根据具体评级得分,消费金融公司将分为1-5级,级别数值越大表示机构风险或问题越大,需要监管关注的程度越高。其中被评为5级的机构可能面临接管甚至市场退出。

 

从《办法》的评级要素占比情况看,消费金融公司公司治理、风险防控权重之和达到了63%,成为监管侧重点,也是消金公司未来市场立足点。因此可以看到,今年以来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董监高人事变动中,首席风控官/风险官这类职位“换人”的情况最为常见。技术人才也成为金融行业招聘中的热门岗位。

 

开年来持牌消金22名董监高履新

 

高层“换血”频繁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一大鲜明特点。记者注意到,今年消金公司的人事变动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从总经理到董事长、副董事长等这类重要高管均出现“换人”;此外首席风控官/风险官这类职位的人员更换越发常见。

 

记者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官网信息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共有13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董监高任职资格获得监管批复同意。其中包银消费金融、华融消费金融、尚诚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4家机构迎来新任董事长或副董事长。捷信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4家机构的总经理履新。

 图片18.png

可以看到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年内不止一名高管换人,类似的持牌消金还有哈银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华融消费金融、尚诚消费金融等机构。其中华融消费金融年内新上任的董监高人员最多,共5人,包括一名董事长、一名副董事长以及三名董事。今年以来,13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共有22名董监高履新。

 

上述职位之外,还有三家持牌消金迎来了新任首席风控官或首席风险官(简称CRO)。据悉,这一岗位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拟定集团风险管理战略、规划,提出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监督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实施、建立风险管理评价标准和组织;组织落实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相关措施,组织对风险总监的考核和风险管理队伍建设;评估集团外部环境,以及企业宏观的风险;就企业环境、战略、运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提出建议,并定期向董事会报告。首席风险官虽是舶来品,随着企业风险意识的加强,国内金融机构内部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和职位的设置已趋常态化,CRO也逐渐与CEO一样常被提及。

 

捷信消费金融作为唯一一家外商股东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记者注意到,早在2010年获批开业时,其就任命了副总经理Pavel Charamza为首席风控官。其后这一职位分别在2013年、2015年、2018年经历了人员变动,即今年5月份上任的Rosario Vinci已是该公司开业以来的第五任首席风控官。史进是平安消费金融的第二任首席风控官。2020年4月份开业时,平安消费金融的首席风控官为朱智伟,距今仅履职一年多。盛银消费金融则是首次向银保监机构提交首席风险官任职资格核准申请书。

 

公司内控与风险治理受重视

 

行业洗牌中的外部竞争加剧,公司转型后面临的业绩压力等等,均被外界视为是消金公司高管层频繁变动的影响因素。对于上述人事变动趋势,行业人士分析称,或与消费金融行业即将迎来的监管“大考”有关。

 

自2009年开始试点至今,消费金融行业已发展的小有规模,银保监会对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监管也更加细致完善。2021年1月13日,银保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设定了5项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要素:公司治理与内控、资本管理、风险管理、专业服务质量、信息科技管理。根据综合得分监管评级结果分为1级、2级(A、B)、3级(A、B)、4级和5级。评级结果数值越大表明机构风险越大。

 图片19.png

 

根据《办法》,监管评级为2级、3级、4级的机构,监管部门分别原则上每三年、两年、一年至少开展一次现场检查。即等级数值越高,现场检查频率越频繁。而监管评级为5级的消费金融公司,表明风险程度超出公司控制纠正能力,公司已不能正常经营,应责令提交合并、收购、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救助计划,或依法实施接管;对无法采取措施进行救助的公司,可依法实施市场退出。

 

“《办法》下发后消费金融公司按照统一的规则开展评级监管,具有良好的引导规范作用。当然,监管评级的推出,意味着少数经营不善的机构也将被面临被清出市场的风险。”行业人士分析指出。

 

《办法》第二条显示,文件适用范围为“成立时间超过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消费金融公司法人机构”。即2021年将有24家消费金融公司参与监管评级工作。而从各评级要素在评级得分中所占的比重来看,公司治理与内控、风险管理权重最大,分别占35%和28%。监管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在发展初期,公司治理问题一直是消费金融行业的软肋,风险事件因此频发。一位资深消金从业人士向记者表示,由于粗放经营以及公司风控能力的不足,消费金融行业骗贷乱象横行,“甚至消费金融公司的员工和外部人员勾结起来实施欺诈的案例也举不胜举,最终导致行业不良快速积累。”

 

《办法》明确,对于发生重大案件、存在严重财务造假、被给予重大行政处罚或监管强制措施的,应区别情形确定是否采取评级下调措施,且监管评级结果应不高于3级。

 

值得庆幸的是,在吸取深刻教训和监管的引导下,近年来消金行业的风控建设逐渐迈向成熟。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显示,持牌消金行业多数机构2019年全年研发投入占比均达到了5%以上,几乎全数机构实现了智能化营销和贷后管理以及大数据化的风险控制。

 

金融行业对科技实力的重视程度体现,不仅在于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才同样成为关键。拉勾招聘数据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1金融科技行业人才趋势报告》显示,技术人才已成为金融行业需求量最大的岗位,并且近三年来金融行业技术岗位在整体需求中的占比在持续攀升。金融科技行业流出人才中,有2.1%转战至消费金融。

 

联合资信的研报认为,长期来看,消费金融行业整体信用风险展望为稳定。消费金融公司行业内部格局和盈利模式生变,马太效应加剧,风控能力较强的消费金融公司头部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本文由《赣商杂志》旗下新媒体·洞见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线索征集热线:18519027831。

 


作者:谢奀国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