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老师的故事被拍成电影 在第40个教师节前首映
9月8日,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全国585个单位、1790人受到表彰。其中,吉安市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90后”教师肖惠文获评“全国模范教师”。据了解,根据肖惠文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音乐课》,也于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在全国上映。
3年前,本报率先报道肖惠文的故事,在社会上引发热烈反响,最终促成了电影《音乐课》的拍摄。如今,肖惠文再次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坦言“我的人生价值就在于做好乡村教育工作”。
●筹划3年,江西电影《音乐课》在教师节前首映
2021年,江西籍导演周勇在走访家乡时了解到,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90后”教师肖惠文在学校办起竹笛班,鼓励孩子追求音乐梦想。周勇将肖惠文的故事告诉了本报记者后,本报各平台随即推出报道《让农村的孩子也插上音乐的翅膀》,并立即登上网络热搜。肖惠文的付出得到了社会肯定,新华社、央视等全国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他的事迹。
周勇决心将肖惠文的故事搬上大银幕。通过3年的筹划制作,电影《音乐课》于今年教师节前夕在南昌举行了首映活动。电影充满真情实感的剧情打动了观众,各界观众好评不断。
在电影《音乐课》与南昌观众见面的同时,获评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江西省中小学“最美教师”的肖惠文也从泰和来到南昌,参加我省举办的庆祝第40个教师节文艺展演活动。舞台上,肖惠文带着自己的学生登台进行了竹笛演奏。对于获评“全国模范教师”,肖惠文感言:“这是每个教师都梦寐以求的荣誉”。
●将竹笛教学编成教材,让更多孩子感受音乐魅力
因为在乡村小学推广竹笛课,并利用泰和水槎乡丰富的竹林资源,教会孩子们如何制作竹笛,使得肖惠文当年成为泰和县所有乡村小学里唯一的专职音乐教师。他大胆创新农村校园素质教育,不仅让“竹文化”成为水槎乡中心小学的校园特色,也让泰和县的乡村小学从此有了更多专职音乐教师。
肖惠文的事迹被广泛传播后,他先后获得“江西青年五四奖章”、首届“江西乡村振兴青年先锋”、2024年第一季度“江西好人榜”和2024年的“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
每一项荣誉,都是沉甸甸的责任。在开办竹笛班后,肖惠文并未停下创新的脚步,他申请课题,将自己的竹笛教学编成教材,以便在全省甚至全国的乡村学校推广。目前,该教材已编制完成,课题也进入了收尾阶段。接下来,肖惠文希望能联合泰和县的民乐以及乐器老师,共同组建教师团队,“希望能让民族器乐演奏走进更多的乡村校园”。
●“我会永远留在乡村,和孩子们在一起”
谈及在乡村学校推广民族器乐演奏,肖惠文表示,“这并不是要发掘和培养未来的音乐家,只是希望乡村的孩子能够全面发展,从小就有兴趣爱好,用艺术陶冶情操。学习音乐的过程也能够提升孩子们的大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从而实现素质教育”。
获得诸多荣誉,让肖惠文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机会,但他表示,“我会永远留在乡村,和孩子们在一起”。
电影《音乐课》里,有一场戏很感人。电影里的周鸣老师为了实现自己音乐家的梦想,打算离开学校去参加演奏大赛,竹笛班的孩子们依依不舍,全部站在教学楼下吹奏竹笛,希望挽留正在3楼收拾行囊的老师,这也是整部电影最煽情的部分。肖惠文说,当时拍这场戏,他正好在二楼,和扮演周鸣老师的演员是同一个角度,“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情感,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那个时候我也下定决心,不会离开他们”。
肖惠文认为,“我的人生价值就在于做好乡村教育工作。这几年我在水槎乡中心小学做的事情,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及各方的认可,让我觉得这么做是对的,那我就应该坚持到底。”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段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