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讲好赣鄱大地上的“大思政课”
9月23日,江西省全国“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会召开。会议回顾了我省“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成果,并提出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努力把“试验区”真正建成“示范区”。
思政课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22年,教育部开展分层分类开展“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点,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西、陕西等地设立综合改革试验区,旨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聚焦“大思政课”的善用之道,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江西省高度重视“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按照“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立足课程、超越课程,立足教师、超越教师”的总体思路,全省上下改革一盘棋、思想一条心、行动一个调,工作合力得到进一步集聚,思政课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得到有效提升。
发展无止境,改革不停顿。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省拉高标杆、自我加压,以着力提升思政引领力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聚焦努力建成“大资源”、打造“大课堂”、育好“大师资”、形成“大格局”为目标,进一步丰富内容供给、创新教学形式、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协同合作,推动“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着力讲好赣鄱大地上的“大思政课”的时代新故事。
上好“大思政课”,离不开社会大资源。“大思政课”是科学理论和时代背景相结合的思政课,是理论学习和生动实践相结合的思政课,是学校课堂和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思政课。换句话说,“大思政课”要走进生活、融入实践才富有生命力,才能感染人、说服人、打动人。为此,我们要坚持开门办教育,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紧密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科学设定课程目标,善用身边一切可用的资源,开展好“行走的课堂”、“流动的课堂”、实践的课堂,在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感悟,在实践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如我省依托厚重的红色文化,持续开展“红色走读”竞赛活动,创新举办江西高校“诵读红色家书讲述英烈故事”巡演等活动,将红色基因融入“第二课堂”,实现教育宣传和大思政课的有效联动。
上好“大思政课”,建强“大师资”是关键。强教先强师。办好思政课,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要着眼发挥思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保障思政课教师各项待遇落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入宣传典型事迹,积极构建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平台,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幸福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不断丰富师资库,注重从新时代伟大变革的亲历者、见证者中遴选“大思政课”特聘教授和实践指导教师,善于用好身边的榜样,邀请老红军、社会乡贤、新农人、身边“好人”等群体走进课堂、走进校园,讲述时代故事,讲述奋斗历程,致力把更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人师”充实到思政课教师队伍中,让“有信仰的人讲好信仰”。
思政课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大使命,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保障,鲜活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焕发教师队伍活力,扎根赣鄱大地讲好思政课,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奋力奔跑,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大江时评特约评论员 徐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