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财政“活水”润赣鄱,民生答卷写新篇
9月16日,“辉煌‘十四五’‘赣’出新精彩”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十四五”财政改革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在南昌召开。“十四五”以来,江西省财政实力持续增强,效能不断提升,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十四五”收官在即,江西财政用一组组跃动的数字,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3.4万亿元支出托起发展底盘,2.7万亿元民生投入夯实幸福根基,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幅度跃居全国第二……这份沉甸甸的财政答卷,既彰显了“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效”的管理智慧,更诠释了“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初心使命。
财政调控“精准滴灌”,激活发展“一池春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江西财政既当“守夜人”,更做“行动派”。从“真金白银”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到专项债撬动基建投资;从科技专项资金助力“2030先锋工程”,到节能环保支出推动绿色转型……财政政策始终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省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五年增长1.6倍,科技支出占比跃居全国第九,这些数字背后是财政政策的“靶向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也不做“表面文章”,而是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改革攻坚“刀刃向内”,锻造现代财政“钢筋铁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既要“破”,更要“立”。江西以零基预算改革打破支出固化格局,清理低效项目腾出7.3亿元资金;建立过紧日子评估机制,收回闲置资金6.4亿元;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中,适度强化省级事权,转移支付年均增长超10%。这些改革举措,看似“自我加压”,实则“破茧成蝶”——通过制度重构,让财政资金从“撒胡椒面”转向“精准投放”,从“分散使用”转向“集成增效”。当财政账本上的数字更透明、更高效,各类经营主体的信心也就更足、更稳。
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厚植幸福江西“温暖底色”。翻开五年民生账本,80%的支出占比、年均10%的增长率,印证着“发展为民”的坚定承诺。从直接扶持个人创业和带动就业334.8万人次,到城乡低保标准“十九连涨”;从4600个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建成,到42.2万新生儿免费参保;从省级医疗中心落地,到食品安全“你点我检”覆盖全省……财政“活水”润泽之处,皆是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这些民生工程没有“面子”项目,只有“里子”实效;没有“半拉子”工程,只有“一抓到底”的担当。
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交汇点,江西正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务实的举措,书写新的时代答卷。
从完善现代财税体制到提升治理效能,从保障战略任务到增进民生福祉,财政改革的每一步,都在为高质量发展铺路架桥。可以预见,当财政“活水”持续涌动,赣鄱大地上必将涌现更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生动实践。
(姚隽)
